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稿多投是期刊出版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但一稿多投不等于一稿多发、重复发表,且一稿多投不是导致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充分条件.区别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的不同情况,深入探究一稿多投背后的原因,对一稿多投的适当合理性进行辨析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规避,有助于学界、业界以更理性、更务实的态度处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同类学术期刊如何联合防范和处理一稿多投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金铁成 《编辑学报》2005,17(6):449-450
由于同类学术期刊拥有大致相同的作者群,因而大多数一稿多投都发生在同类学术期刊上.为了有效地遏制和杜绝一稿多投,同类学术期刊应采取互赠刊物、刊登下期要目、通报稿件信息、共享审稿专家库、发表关于处理一稿多投的联合声明等防范措施和联合退稿、联合曝光、联合拒收稿件等处理措施来联合防范和处理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3.
栾嘉  刘洪娥  王红 《编辑学报》2008,20(1):52-53
利用现有全文数据库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300余篇经撊髷定稿后待发表的稿件进行查重,发现43篇稿件的内容与已发表的论文重复或主要结果和结论重复.通过分析43篇重复发表的文章题名、作者及所属单位的相同情况、拟刊用稿件投稿时间与已刊登论文发表时间的间隔分布后发现:1)大部分重复稿件的题名相同或基本相同;2)重复稿件多属同一作者或同一课题组不同作者所投;3)重复稿件刊登的时间间隔多在1年以内.认为编辑应在查重中发挥主动作用,以期在今后办刊工作中杜绝稿件重复发表.  相似文献   

4.
共同守法互相尊重杜绝一稿多投--兼与黄传生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家骏 《编辑学报》2005,17(1):70-71
对一稿多投进行了界定,指出一稿多投严重损害了期刊的利益,即使不构成重复发表也不值得提倡.认为增强作者与编者的著作权意识,并在两者间建立起互相尊重与信任的沟通机制,不失为一帖遏制一稿多投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防范科技论文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范科技论文的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不断完善防范机制,制定了简便可行的鉴别标准和实施办法,采取加强作者教育、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合理使用对作者的制约手段等措施,并本着"以人为本,重在教育"的原则,妥善处理违规稿件和作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前作者撤稿的152篇论文为研究对象,调查稿件的处理过程,通过邮件、电话回访以及追溯撤稿论文的发表情况,分析撤稿原因,发现一稿多投、期刊出版时滞和审稿周期过长、试验数据及处理问题、无法完成修改、导师不同意发表是出版前撤稿的主要原因,其中一稿多投是首要原因.要防范出版前作者撤稿,需要从法律和诚信建设方面规范作者和编辑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从服务作者的角度缩短审稿周期,发挥网络出版优势,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抵制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重复发表的编辑因素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陈曦  陈静  姜惠莉  高小丽 《编辑学报》2002,14(6):415-416
在对"一稿多投"的原因及后果进行客观评述的基础上,从规范工作程序、缩短审稿时滞、发稿前及校对环节的补救措施等4个方面,阐述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发表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刊提示     
<正>1.凡投递本刊的稿件,若在三个月内未被本刊采用,可将稿件另行处理。2.本刊作者文责自负,对于作者稿件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3.本刊稿件从发表之日起,版权属本刊编辑部所有。4.来稿切勿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9.
人为因素对科技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董建军 《编辑学报》2008,20(4):365-366
讨论参考文献引用行为的人为干扰和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及抄袭发表对文献计量学引文评价体系的破坏作用,剖析人为因素对影响因子计算的干扰作用.倡导人们要尊重作者写作中的引用行为,严禁限制和规定作者引用行为;建议相同学科期刊编辑部之间建立联系,杜绝重复发表和抄袭发表的出现.促使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评价体系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10.
郭伟 《编辑学报》2016,28(5):470-473
作为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一稿多投”被诟病已经.在编辑实践中,通过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稿件追踪”平台能够及时发现疑似“一稿多投”稿件,利用平台提供的4个追踪参数,结合与作者、送检单位沟通的方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一稿多投”行为.统计分析86篇疑似“一稿多投”稿件的追踪参数,总结多次送检稿件的检测规律,尝试提出“一稿多投”行为的辨析策略,并就在稿件追踪、“一稿多投”辨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出建议,以期能够利用“稿件追踪”平台为编辑出版单位防范、辨析“一稿多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万家练 《编辑学报》2009,21(4):334-335
通过事例说明中学教育类数学期刊中一稿多投、一稿多发极为严重的现状,提出了合理、有效、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变相重复发表--一种值得科技期刊界关注的现象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万春 《编辑学报》2004,16(6):445-447
变相重复发表与传统意义的一稿两投和二次发表不同,由于来自期刊、编辑、审稿人、作者、版权、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显得更加隐蔽.在总结变相重复发表的5种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剖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减少并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委托办中华系列杂志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李贵存  刘小梅 《编辑学报》2001,13(5):292-293
探讨解决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的有效措施。给47刑发了统一的调查信,收回25封(刊)。25刊中存在一稿两投问题的稿件有14篇,涉及9个刊,占36%。其中6篇没有造成重复发表的事实,8篇形成了重复发表的事实,占57.14%。结论:1)同一篇论文将作者的署名顺序变化后,投寄不同的期刊,属一稿两投或多投;2)投到不同期刊的论文,半数以上内容(包括资料或讨论部分)相同时,属一稿两投;3)同一篇论文将题名变化后投寄不同的期刊,属一稿两投;4)同一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作(研究问题),不属一稿两投;5)同一篇论文以不同的文字发表属平行发表,不属一稿两投或多投;6)同一篇论文在内部资料与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分别发表,不属一稿两投。处理一稿两投,尤其重复发表问题要从严,但重在预防:1)加强宣传,提高作者、编者的法律意识;2)在相关期刊上公布有关的处罚规定,以达到警示目的;3)要求作者在授权书中承诺不存在一稿两投、重复发表问题;4)统一介绍信的格式与内容,依靠单位审查把关;5)实现资源共享联网查询;6)依靠审稿人把关。  相似文献   

14.
15.
This study explored national differences in plagiarism and duplicate publication in retracted biomedical literature. The national affiliations of authors and reasons for retraction of papers accessible through PubMed that were published from 2008 to 2012 and subsequently retracted were determined in order to identify countries with the largest numbers and highest rates of retraction due to plagiarism and duplicate publication. Authors from more than fifty countries retracted papers.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retracted the most papers, China retracted the most papers for plagiarism and duplicate publication. Rates of plagiarism and duplicate publication were highest in Italy and Finland, respectively. Unethical publishing practices cut across nations.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认识查重扩大化对学术诚信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在科技论文学术不端评价中查重的应用范围及其所起作用扩大化的具体表现,讨论了查重系统的功能局限以及查重扩大化对学术诚信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查重系统功能不完善,性能不明确,对学术不端的抑制作用未证明;查重扩大化对学术诚信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Most biomedical peer-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rs today follow two policies that significantly affect how information is disseminated: reject redundant (or duplicate) publications and embargo information until the day of public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re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at far exceed the traditional paper journal for scientists communicating with peers, the media, and the public. These electronic methods (e.g. the Web and on-line archives) conflict with the publishers' policies regarding redundant publication and embargoed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biomedical publishing world is changing very rapidly as a result of many forces, including scientists themselves, libraries, budgets,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notes recent changes in publications policies, the ramifications of these policies for different audie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biomedical scholarly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