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12月1日是第2 2个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在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就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时隔8年,国际社会为防治艾滋病做出了不懈努力,全球2008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70万人,比8年前下降了17%。但我国艾滋病流行仍处于快速增长期,并且因传播途径的改变,已发出了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危险讯号。  相似文献   

2.
61个城市,历时18个月,采样5.6万多人,一项规模空前的专项调查在中国男男同性恋人群中展开。半年前,调查结果已出,但报告至今仍以“暂不公开”状态留存在卫生部。调查显示:存在高危性行为的男男同性恋群体已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情况之严重,远远超出他们自己的想象。西南地区某城市,每5个男男同性恋者之中,就有1个感染了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随想     
王乾荣 《传媒》2003,(1):15-16
1.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目前已有420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预计到2002年年底,将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将感染上艾滋病毒。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病毒流行边缘,各种高危人群规模较大,流行形势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当前,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最有效的手段是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开展健康教育。本所在20多年的防治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大量档案资料,详细记载了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疫情检测、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等活动的全过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历程的见证。  相似文献   

5.
近日,杭州市下城区卫生监督所为辖区20多家桑拿、KTV的技师、公关等从业人员建起了“健康档案”,使卫生监督部门对这些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监管难题得到了解决。桑拿、KTV等公共场所的技师、公关人员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重点监管对象,但是由于这些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卫生监督人员常常无法掌握其健康状况,给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隐患。受社区家庭健康档案的启发,下城区卫生监督所今年探索为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对象是在娱乐场所工作的高危人群,实行“一人一档”,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报告第一例艾滋病例至今20年来,中国新闻传媒在向公众普及艾滋病及其传播途径、警示公众艾滋病蔓延的形势、教育公众尊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人格尊严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健康新知     
好消息艾滋病新感染者增速减半在世界艾滋病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0日在日内瓦发布《2012艾滋病疫情报告》。报告显示,全球在艾滋病防治方面采取的空前有力的行动已产生了积极效果,在25个中低收入国家中,新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的增速减少了50%以上,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死亡率也连续五年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8.
一个边远小县的"防艾"现实显示,已被起诉者 只是需为艾滋病传播负责的体制链条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5,(12):14-14
日前,首次针对媒体高层负责人的艾滋病报道培训班在北京举办。来自19家中央级媒体负责人及部分省(区、市)宣传部门人员参加了培训。据悉,我国艾滋病疫情正处于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要消除公众对艾滋病的无知,媒体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1988年1月确定,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其目的在于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从1988年第一个世界艾滋病日起,我国报纸就开始了对艾滋病议题有意识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王慧 《新闻世界》2010,(10):131-1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呈快速上升趋势。因此,全面进行防艾知识宣传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就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博客用户相应增多,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拥有个人博客的中国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利用博客传播防艾知识,是一条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2.
爱滋病随想     
王乾荣 《传媒》2003,(1):15-16
1.据联合国最新报告,全球目前已有4200万人成为艾滋病毒携带者,而预计到2002年年底,将有310万人死于艾滋病,另有500万人将感染上艾滋病毒.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病毒流行边缘,各种高危人群规模较大,流行形势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6,(21):11-20
在我国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显著增长的背景下,本研究探索以文化为中心的健康传播模式如何贡献于对这一目标人群的有效干预。研究使用实验法,检验了集体主义文化中关于艾滋病歧视的新闻报道是否唤起有关羞耻与恐惧的第三人感知偏见,以及这种感知偏见对安全性行为的预测效应。结果显示,个体对自我与父母之间的羞耻感知差异越小,越倾向于减少性伴或保持单一性伴,而个体的纵向集体主义倾向是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据此,研究提出促进亲子沟通等艾滋传播干预战略,为健康传播如何适应社会语境、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至今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药物。为了组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遏制艾滋病蔓延,联合国明确提出了艾滋病预防与媒体报道之间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艾滋病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社会新闻再现,而是涉及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社会责任,稍  相似文献   

15.
一种药物首次被批准用于对艾滋病的预防。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经济衰退,正在削减对艾滋病研究的资金投入,相关研究机构也不断被精简。人们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加大投入,以打好人类抗击艾滋病的关键一役就像是为了给7月底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艾滋病大会"暖场",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7月16日批准了一种艾滋病预防药物上市,这种名为"特鲁瓦达"的蓝色药片一经推出,媒体就兴奋地宣称,"抗击艾滋病的新时代到来了"。这是自人类发现艾滋病31年来,首次批准一种药物用于未受感染人群的预防。一个月前,FDA刚刚批准了另一个与艾滋病有关的新产品——首个可供人们在家里使用的HIV抗体测试盒。随着这两则  相似文献   

16.
林颖 《新闻知识》2005,(1):11-13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2004年度全球艾滋病报告》,全球艾滋病仍在迅速发展蔓延,目前全球艾滋病的感染人数已从2001年的3500万增加到2003年的3800万。2003年又有5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有300万人死亡,是自从1981年艾滋病发现以来,一年中增加最多的。2004年11月30日,中国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联合发布《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据  相似文献   

17.
吕雅琼  杨锐 《今传媒》2012,(4):134-135
自我国在1985年发现首个艾滋病感染病例以来,媒体关于艾滋病的报道也就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媒体成了人们获取关于艾滋病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的流动人口呈现着迅速增长的态势,预防艾滋病也成了政府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而媒体在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本文选取《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在2011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各一个星期关于艾滋病的所有报道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报道的现状和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报告》。这份访问对象超过2000名的艾滋病感染者的报告显示,40%的感染者曾遭受与艾滋病有关的歧视,有超过2/3的人表示家庭成员因为自己感染艾滋病而遭受歧视。调查还发现,在知晓感染者身份后,1/4的医务工作者、超过1/3的政府官员和教师持有负面和歧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2月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艾滋病日”。从艾滋病在中国的第一例报告提出到今天已经20年.这里有许多问题应该反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但是,由于现行刑法规定的故意传播性病罪没有明确列举艾滋病,故有必要对刑法有关条款进行完善,以加强对故意传播艾滋病行为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