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构知识库作为机构智慧成果管理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正日益成为研究型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之一。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不仅依靠技术平台的搭建,政策的制定也十分关键。机构知识库政策不仅为知识库的构建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宏观指导,也是知识库建设质量的重要保证。该文首先介绍全球机构知识库政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然后通过调研当前国内外机构知识库政策的建设情况,充分利用调研结果,结合北京大学实际情况,为北京大学机构知识库政策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建立面向科研管理的机构知识库,通过对机构知识库的知识资源进行实时储存、追踪、统计分析,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撑服务,发挥机构知识库在科研评价、科研追踪、科研监管、科研决策及科研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过程]通过分析科研管理对机构知识库的现实需求,了解目前机构知识库的现实功能及其不足,进而提出将机构知识库和科研管理相结合的机构知识库建设方案。将机构知识库融入科研管理流程,通过强制呈缴政策、利益保护政策等政策支持,以及查重、查新机制,绩效评价中的机构知识库承认机制,分类管理、分级共享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机制建设,确保机构知识库融入科研过程,实现对科研管理和科研创新的全面支撑。[结果/结论]将机构知识库建设放在整个科研环境中,实现机构知识库与科研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科研管理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面临着建设数量少、内容不健全、宣传不到位、服务不充分等困境。为推动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确立典型机构知识库引领机制,发展机构知识库联盟;制定强制性自存储政策,增加资源数量;加强对机构知识库的宣传,提高用户认知度;扩展机构知识库服务功能,加强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张明珠 《图书馆学刊》2012,(10):45-48,50
在阐述机构知识库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构知识库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中存在的政策、质量控制、开放存取、知识产权、经费、语言障碍和长期保存等问题,并提出在我国机构知识库发展过程中要制定合适的政策、做好开放获取工作、加强内容质量控制、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汉化机构知识库软件系统和加强学术资源长期存取性保护等策略,以推动我国机构知识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机构知识库建设过程中,复杂的内容资源产权现状会给机构知识库带来各种潜在的法律风险。笔者从权利所有人的角度对机构知识库存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类,在明确各种资源的产权现状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著名机构库产权政策提出以适用的制度机制为基础、以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保障,以规范的技术机制为支撑的机构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多个机构联合组成联盟建设联盟知识库,是机构知识库发展的趋势。正确选择知识库建设模式,可以起到节约成本、有效制定政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在分析联盟知识库建设4种模式(分布式模式、集中式模式、收割式模式和混合式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南通高校教学联合体建设机构联盟知识库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管理是高等学校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的重要法律问题。以著作权状态为标准,可以把高校机构知识库储存的资源分成五大类。高校机构知识库资源征集的著作权障碍包括:著作权政策不完善、共同拥有的著作权的制约、作者对著作权侵权的担忧、著作权立法存在不确定性。解决该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制定统一的机构知识库著作权管理的政策架构、提高机构知识库著作权资源授权协议的规范性、建立鼓励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资源自存储政策、主动与出版商合作建立著作权的许可使用机制、在高等教育界宣传普及机构知识库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机构知识库数量少,规模小,文献类型单一,标准化程度不够,资源共享能力差,功能开发不够完善,运行效果欠佳,建设程度差别较大;而开放存取意识不强,资源瓶颈问题突出,建设机制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机构知识库建设要加强宣传推广,寻求相关支持,科学规划,建立政策体系,完善功能,积极寻求合作,构建IR联盟。表2。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9.
机构知识库联盟发展现状及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机构知识库联盟概念、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主要国家层面和区域性机构知识库联盟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从机构知识库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5个关键问题:组织管理模式、政策框架、知识产权策略、技术组织方式及服务,以期为机构知识库联盟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知识库的内容建设问题是制约机构知识库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别对其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综述,分析国内、国外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过程中内容的搜集种类、策略、自存储行为和控制机制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情况的综述,了解国内、国外机构知识库内容建设的研究进展和差别。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高校机构知识库(IR)的建设目的是将学术成果的积累转换为另一种教学与研究形态,而数字化社会有条件将学术资源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使学术资源得到充分活化。该文分析台湾高校机构知识库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各类型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机构库构建以中小型为主,大型机构库数量较少,同时存在机构库规模小、所收集的资源少、缺乏构建资金、技术水平低、构建模式不利于机构库的快速发展等问题。因此,我国中小单位应采用整合兼容技术,以分散构建应对集中建设,扩展已有服务器,整合IIS与TOMCAT技术等策略构建机构库,以克服机构库建设中存在的硬件配置、资金及技术等困难,推动机构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大规模信息检索领域,随着高速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并行信息检索技术由于其高效性与经济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基础教育资源搜索引擎的设计开发,讨论分布式并行信息检索系统中涉及的数据分布、查询任务分解及节点冗余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Altmetrics指标在机构知识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意义]鉴于目前机构知识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欠缺对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与内容评价的有效方式的研究,利用Altmetrics可以弥补传统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机构知识库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方法/过程]根据机构知识库的特点,从机构知识库整体、特定资源和发布者角度提出可用于机构知识库评价的Altmetrics指标;依据不同的机构知识库开发平台系统,归纳总结其所具有的Altmetrics功能,并进一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总结国内机构知识库建设发展的情况及其现有的评价指标,发现传统评价指标可以与Altermetrics指标互相补充,认为Altermetrics在机构知识库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茵  李弼程 《情报学报》2008,27(2):235-243
自动文摘系统的评测是自动文摘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关键部分.随着摘要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学者十分重视评测技术,研究工作也如火如荼,而国内相关工作相对贫乏.文摘评测对文摘系统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对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等相关技术有着促进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文摘评测的两大方法:内部评测和外部评测,并对多年来文摘评测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做了简要总结,最后指出文摘评测面临的挑战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two surveys, which gathered data about the reporting practices for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IR). The surveys were completed by library directors and IR managers, and questions were asked about strategic importance, content scope, and the methods and mechanisms libraries utilize to evaluate and report on IR use and impact. Data from the surveys helped inform the research of the project team an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b service called the Repository Analytics & Metrics Portal.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推广与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针对中国科学院数字科研知识环境建设需求,提出机构知识库发展策略和建设推广模式。机构知识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技术、服务、法律等复杂问题的处理与对策方案。以工作实践为基础,围绕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建设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的系列推广与服务工作机制,对推广与服务实践中的制度、方案与工作办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8.
The impact of mobile technology on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interest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for Development and Electronic Governance communities. There is growing consensus that governance mechanisms must complement access to technology to achieve greater impact on development. However, few or no rigorous research exists to show how such mechanisms can support the delivery of mobile services to vulnerable groups. This study fills this important gap by first provid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Choice Framework and the Structuration Theory, to elabo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T, governance and citizen capabilities. Second, the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analyze livelihood needs of 45 women head porters interviewed in Accra. Third, as all women under study have access to mobile phones, we determine which governance mechanisms are needed to support the delivery of mobile services to them.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governance mechanisms enable the contribution of mobile technology to meeting the livelihood needs of this group: 1) updating financial and telecommunication regulations to enable the provision of mobile-based services e.g. mobile microfinance, to vulnerable groups; 2) mobilizing local communities in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contents; and 3) engaging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building capacity of government agencies in mobile service delivery and in training vulnerable communities in effective use of mobile technology to access information and services critical to their needs.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use of the Structuration Theory along with the Choice Framework to shape development processes based on citizen needs and by discuss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our framework to similar vulnerable groups.  相似文献   

19.
Library2.0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个性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Library2.0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实现信息服务个性化,读者的迫切需求是实现服务个性化的内在动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实现服务个性化的外在条件。通过内容管理、用户界面、信息检索、信息过滤的个性化等途径来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同时,采取建立读者信息档案、加强虚拟馆藏建设以及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等措施来保障图书馆信息服务个性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