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27篇
科学研究   1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是一个集学生(受教育者)、教师(从事教育者)、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于一身的人,这注定了我一辈子与教育有缘。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学生。小学时我模仿过教师的板书,中学时我为教师的一次不经意的表扬而激动得彻夜未眠,大学时我也为教师的一次不公正的批评而愤懑不平过……但我  相似文献   
22.
前几天看中央电视台访问百岁老人周有光的节目,听周老先生讲他与汉字的故事,讲汉语拼音的发明过程,觉得非常有意思,一个老顽童的形象,让我感佩不已。昨天看《群言》杂志,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的文章中提到周老讲的一个故事,让我更加对周老敬佩三分。许多文章都说,周老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如果说厉以宁先生是现在经济学的故事高手的话,周老堪称是文字学家的故事高手。周老先生在纪念民盟的《群言》创刊20周年的座谈会上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在韩国住了26年的日本人写了一本书,专门讲韩国的坏事情,把韩国所有的坏事情几乎骂遍了,而且骂得痛…  相似文献   
23.
1999年的秋天,应奚亚英校长之邀,我来到了古淹城畔的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为老师们作题为<我的教育理想>专题报告.报告后的一周,我收到了一位教师的来信,信中谈到,她被我报告中所描绘的"理想的教师"所震撼,恳切希望我能够做她的师傅,引领她的成长与发展.我深深地为这位教师执著的教育梦想所打动.就这样,庄惠芬成为了我的徒弟.  相似文献   
24.
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分校初三学生李鸿宇跟随朱永新参加"教之道——2012教育高峰论坛",如愿以偿与教育改革家朱永新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为了准备这次交流,李鸿宇做了好几页纸的"采访提纲",并且很早就等待在会场里。参加教育论坛对李鸿宇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包括朱永新在内的几位嘉宾的演讲和讨论,都让李鸿宇感到非常开眼界。  相似文献   
25.
…… 究竟什么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什么标准?……我也谈谈个人对"好教育"的解读. "好教育"的第一条标准,就是更加公平的教育.老百姓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门口去上学,城里的孩子和外来民工子女能够在同一个学校就读,让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更小一点,让城市里的好学校和薄弱学校差距小一点.积跬步而至千里,这一点又一点的进步,最终将累加起教育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6.
之一:父母不要逼孩子请学生的家长们也读一读这篇调查摘要。像这样的出自内心的呼声,你们过去听见过吗?你们都希望孩子成才,这是当然的。进大学是成才的一条道路,可不是唯一的道路。再说,进了大学还得看自己肯不肯学,会不会学。从这一点来说,进不进大学一个样。不进大学,要是自己肯学,自己会学,同样可以成才。所谓成才,就咱们这个社会的标准来说,就是成为一个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能进大学固然好,不进大  相似文献   
27.
1993年,我成为全国综合性大学最年轻的教务处处长。上万人的大学,又面临与苏州医学院和丝绸工学院的合并,教学管理的担子压在肩上,沉甸甸的。于是,想到了学习。求学当找名师,弄斧要到班门。有专家告诉我,最近距离的管理学名家应数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教授沈荣芳先生。  相似文献   
28.
教师专业化发展分为三个流派或者三种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专业引领,它是时下最流行的一种观念;第二个观点是行动反思,它主张在行动中思考、反思,只有在实践中进行;第三个观点是同伴互助,国外叫生态学趋向。  相似文献   
29.
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段阅读研究,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为每一位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在接下来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以日常教育教学为核心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俗称"三专"项目)中,专业阅读的目标也是"为每一位教师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  相似文献   
30.
最近,断断续续读完了台湾版《商业周刊》第1000期与第1001期。这是《商业周刊》的纪念特刊,因此特别用心。而两期特刊的主题都是"快乐"。台湾的"新教育"义工营伟华把它送给我,有她的意图。她说,也许我们的教育永远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快乐,但是希望"新教育人"为此而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