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99篇
  免费   2003篇
  国内免费   3565篇
教育   86720篇
科学研究   1183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9856篇
综合类   9209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392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1336篇
  2021年   2495篇
  2020年   2071篇
  2019年   1591篇
  2018年   851篇
  2017年   1308篇
  2016年   1134篇
  2015年   4041篇
  2014年   5989篇
  2013年   7341篇
  2012年   8468篇
  2011年   9858篇
  2010年   10028篇
  2009年   9651篇
  2008年   10036篇
  2007年   9566篇
  2006年   9025篇
  2005年   7449篇
  2004年   5787篇
  2003年   4214篇
  2002年   3837篇
  2001年   3062篇
  2000年   1660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提出了通过建立SAN存储区域网和磁盘阵列来实现海量存储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中西服饰审美意识的差异及其产生根源的深入探索,使我们更好地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把握西方服饰的精髓,树立国际化审美意识,以尽快融入到国际服装大潮流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利用松木废料制作安全环保的易燃木炭。方法:松木废料碳化成木炭粉,与配制好的氧化剂、连接剂均匀混合,压制成型后90℃干燥80 min,制得易燃木炭,试验研究NaOH含量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及硝酸钾和高锰酸钾的配比对助燃效果的影响。结果:25%氢氧化钠10 mL水解5 g淀粉,然后加入1.25 g KNO_3及0.5 g KMnO_4混合助燃剂与7.5 g木炭粉混合制得产品,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易燃木炭进行分析。结论:实验室制备的易燃木炭,较购买的易燃木炭具有更高热值,安全性高且更环保。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指出了《训诂学初稿》一书中存在的句读标点误、格式误、打印误、语序误、综合错误等五类引文错误,并对它们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995.
陈匪石是为数不多的南京籍南社作家。他不仅在词的创作上极负盛名,而且精于词学理论。他所撰的《宋词举》,奠定了他在近代古典学研究领域里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996.
提高教职的专业性远比提高医职的专业性要难,提高教职的专业性既需要教育界努力作为和教师勤勉奋进,又需要政府积极作为和举全社会之力,还需要提高全社会的教育能力和理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7.
杨敬舜  张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0):168-170
正确把握和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思维心理活动规律,对第二语言的教育教学意义重大。对大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英语)过程的思维活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的三个思维特点,即内部语言表现为母语化的特点、语言转换表现为形式逻辑思维的特点和思维的意识性表现为母语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99.
中华武术和奥林匹克运动无论从起源、发展轨迹、民族性格,还是从具体操作来看,都是两个难以相容的主题.北京申奥成功与武术入奥、武术发展并不能画上等号,为求入奥而削足适履的武术项目不利于中华武术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武术入奥求发展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00.
论教育目的--培养完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目的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规定主要是受到社会的影响。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应遵循以下法则: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现代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