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教育   51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花开满枝,便是人间好时节.四十年前的那个春天,《编辑之友》杂志创刊. 于杂志人而言,三十发胖,四十脱发;于杂志而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虽曰仅仅四十年,却是弦歌不辍,几代人的事业矣.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创刊之初,因缘际会,襄助编辑出版学恢复有功.一刊开调,四方随之,引一时潮流;星星之火,聚善成光,成一时璀璨.走过的路,皆为风景,起承转合后,如今已由单一学科,扩延至新闻传播领域.较之当初,今之学科学术舳舻相衔,帆樯比栉,求者曰是,取者曰是,教者曰是,学者曰是,已呈蔚然之势.  相似文献   
32.
发展性评价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起初研究重点是教师发展性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继而转向学生发展性评价。在我国,发展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中小学领域,而较少涉及高等教育;在中小学发展性评价研究中,又多集中在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而对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鲜有论及。  相似文献   
33.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各学科教学中都无一例外的会引入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效率。所以,大力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已刻不容缓,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我国与美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34.
35.
高校学术质量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系统地分析影响学术质量的要素进行,能够为高校学术质量保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新课程标准教育评价从"选拔"转向"发展",从关注"智育"转向"五育并举",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使教、学双方都得到完善,真正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37.
中心城市本科院校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力量。受精英高等教育观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惯性的影响,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存在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师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实践教学资源短缺、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服务性学习是集学习、服务与教学为一体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中心城市本科院校应引入服务性学习的理念与经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8.
改刊寄语     
1936年,商务印书馆负责人张元济在校阅<史记>时,甚感于其中的英雄人格,决意为青少年编一本书,以固守中华民族的品格.他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出八篇故事,译成白话,并附点评,定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于卢沟桥事变前两个月出版.薄薄几十页的小书,立即招致日本人的屡屡禁绝.然张元济则不以为惧,他在<编书的本意>中说:"只要谨守着我们先人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  相似文献   
39.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探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内部机理入手,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质量保障经验,分析高教质量保障的目标机制,主体机制,评判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与反馈机制等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21世纪初中国特色高教质量保障机制的主要走向。  相似文献   
40.
2001年9月28日,广州地区第28届教育沙龙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召开。本次教育沙龙的主题是“教育效益与公平”,与会者就教育效益与公平的涵义及其两者关系、我国教育效益与公平的现实问题、推进我国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教育效益与公平的涵义及其两者关系 (一)效益与教育效益 广州大学邓云洲副教授认为,目前教育经济学教科书和一些论著对教育效率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