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义务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落实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本文指出了黄石市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应试教育的弊端作了分析,结合黄石市的实际状况,从完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Microsoft.NET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青岛大学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自主开发的基于.NET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具有实验预约、实验预做、在线实验等功能,实现了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的多维开放。  相似文献   
13.
陈大庆 《情报杂志》2007,26(4):75-77,74
阐述了建立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领域模型的重要性以及建模语言、方法和工具的选取原则,介绍了建模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关键技术(用例、CRC卡、类表、类图等)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强烈的责任感一九六二年,二十二岁的林华彬毕业于盐城师专。他怀着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壮志,在睢宁县的农村、山区中学度过了十四个寒暑。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个月,人到中年的林华彬调回他的家乡徐州市,被分配到郊区二十四中任初中语文教师。一九七九年秋,林华彬走上了教改之路。从探讨如何达到“三年过关”的途径,到寻求如何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经历了一个不短的历程。随着教改的深入,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对老教育家叶圣陶教育理论的学习,林华彬逐步明确了“教,是为了达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年表(续一)陈大庆1977年(丁已)七十三岁5月5日,应邀到北京语言学院讲演,题为《通过对比研究语法》。8月30日至9月6日,同叶圣陶等游承德避暑山庄。①本年,应聘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十年制中小学语文教材顾问。《标点古书(梦溪笔谈)》,刊《...  相似文献   
16.
近读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乙集》,集子里有篇文章,形象而深刻地批判旧教育把学生当作“空瓶子”,而主张把学生当作“生活体”。试想,如果教师把学生的头脑当作一个“空瓶子”,教学的任务自然是往里面装东西。瓶子的容积是有限的,即使装进去的东西百分之百是科学的真理,也远远不敷应用,更不能吐故纳新而永葆其生命活力。“生活体”则迥然不同了:它能够把吃下去的东西消化、吸收,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把营养料变为强健体魄的血和肉;它可以容纳一切于自身有益的东西,还可以不断接收新的信息,从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学生学习和以后从事工作的基本工具,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却严重地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中小学生花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学习语文而收效甚微,这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发生尖锐的矛盾。因此,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应该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专门家和广大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而且应该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教材编写是一个动态完善的过程,地理教师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只有广大教师的主动参与,教材才能持续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地理教科书编写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最具普适性、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与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我国的师范教育事业,一向很重视。二十年代初,当时二十七岁的叶圣陶已在我国的文坛上享有相当的声誉,并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一九二一年秋,朱自清先生受杭州第一师范的委托邀请叶圣陶先生去任教。圣陶先生欣然应邀于十一月到达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担任国文教师。当时叶先生与朱先生联床共灯,一起担任杭州—师学生的文学社团——晨光文学社的顾问。叶先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培育了新的一代,其中有后来成为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的,如潘漠华、汪静  相似文献   
20.
读点什么书?我没有系统地受过学校教育。淮海战役胜利,徐州解放。当时我15岁,读初中二年级。不久参加工作。因有初中文化程度,视为“秀才”,于是我被派到工厂当专职教师,在工人中扫盲,进行文化教育。做了主人的工人阶级迫切要求文化翻身,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进步也特别快。这对于我真可谓是“形势逼人”。我不得不采取边教边学的办法,以适应工作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