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12.
犯罪中止案件的认定,依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的规定并不能准确判断,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文章从犯罪中止的时间性、自动性、有效性三个要件方面分析了一些疑难情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犯罪在立法和司法上都逐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和司法解释的滞后,导致单位犯罪在停止形态方面呈现出立法与法律适用不协调的局面。为此应在确定单位犯罪存在未完成形态的前提下对单位犯罪停止形态的特殊问题明确化。把握单位犯罪的本质,继而通过现有的理论和司法实践来认定其各种不同形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R&D项目中止决策的小波网络模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景荣 《预测》2001,20(1):35-39
本文根据中止决策的实质及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中止R&D项目的一般模式识别程序.同时,基于小波基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数据和函数变化的能力,进一步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网络的R&D项目中止决策分析模式识别新方法,并在最小均方能量准则下,采用相应的共轭梯度学习算法求解子波函数线性组合的尺度和时延参数,以及神经网络的权值.本研究不仅克服了现有R&D项目中止决策分析技术在构造与求解模型方面的某些局限性,并且为R&D项目的跟踪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为具体决策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对正在实施的R&D项目作中止决策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决策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5.
共犯的犯罪中止的成立须以切断自己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与此后其他共犯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一般准则。由于各种共同犯罪人的分工和起的作用不同.切断因果联系的方式应根据各共犯的自身特点加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中止犯与既遂犯的竞合是两种不同犯罪形态的重叠。对中止犯与既遂犯竞合的处理,既不能违背中止犯应当从宽处理的立法精神,又不能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轻纵犯罪分子,应区分二者在行为性质上的联系,同时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根据具体情形,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教学中的特定案例,认为案中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的停顿状态属于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犯罪预备,犯罪朱遂的含义及其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秦腔》:在乡土叙事范式之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腔》在乡土叙事的宏观背景中,在认知方式上以及与这种新的认知相匹配的美学呈现方式上都进行了创新。作品将乡土小说写作中已规范化的认知身份、认知角度进行了悬置和加括号,中止价值判断与理论预设,最大可能地呈现、还原乡村生活的场景。同时,小说采用疯癫叙事的方式,试图达到不给人先入之见而实现对乡土社会进行还原的目的。这种创新对于当前的“底层写作”讨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组织犯是共同犯罪人按分工分类的一种类型,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一般共同犯罪中起组织、领导、策划、指挥作用的人.组织犯中止的成立要件,因共同犯罪的形式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犯罪集团中的组织犯,在为建立犯罪集团进行谋划或者在组建犯罪集团的过程中,只要自动放弃谋划行为或者组建行为即可成立中止;在建立犯罪集团后、实行犯实施犯罪前,必须解散犯罪集团或向有关机关告发才能成立中止;在实行犯实施犯罪阶段,必须阻止集团成员继续实施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才能成立中止.一般共同犯罪中的组织犯,除了自动放弃自己的组织行为外,还需阻止其他共犯继续实施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才能成立中止.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仲裁时效性质上为消灭时效,其起算时间为劳动争议之日。后者应区分3种情况:劳动仲裁时效应可中止,其原因为"不可抗力"及"其他正当理由","其他正当理由"包括当事人申请仲裁但未予受理、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等;劳动仲裁时效可因当事人双方协商、劳动者上访、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并予以受理、提起诉讼、义务人履行义务而中断;劳动仲裁时效也可延长,延长的理由主要为当事人不知道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开除处分决定中未告知申请仲裁的权利和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