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介绍了在装载计算机操作中改善船舶纵向受力(切力和弯矩沿船长分布)状况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操作实例。它为在装载计算机操作中如何选定合适的位置,采取调整货物(或集装箱)装载量或打、排压载水等措施来改善船舶切力和弯矩沿船长分布的状况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42.
函数增强型神经网络(FunctionalEnhancedNet,简称FEN)是一种无隐含层的新型网络,作者应用其三阶联合激励增强特性对钢的冷弯性能进行判别研究,识别准确率近100%.对预测集的每一个输入信号添加噪音干扰,发现依然能准确判别.网络误差下降随着添加噪音的增大而逐渐变慢,可见该网络的容错能力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运动生物力学的技术原理为基础对跳远腾空后人体所作的相向运动,人体阶段重心与质点的运行轨迹变化,以及动作的规范性对落地动作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从中得出跳远的落地动作正确与否,将对跳远成绩产生相应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44.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和持续时间对织物增强混凝土(TRC)薄板裂缝行为和承载能力的影响。通过微观扫描电镜观测观测,分析纤维编织网与基体混凝土间的界面黏结破坏机理。创新要点:明确了高温后纤维编纵网与基体混凝土之间界向粘结破坏的主要原因。以温度和持时为基本参数,对TRC构件的耐高温性能进行正确评价。研究方法:通过三点弯曲试验(地图3),对高温后试什的力学件能(见图4、5)进行测试。通过微观扫揣电镜观测(见图8~10),了解高温下纤维编织网、坏氧树脂及基体混凝土的形态。重要结论:1.环氧树脂任200℃高温作用90min时劣化严重,造成纤维网与基体之间的界血黏结破坏,这是导致试件破坏的主要原因;2.在常温或120℃作用下,掺加聚丙烯(PP)纤维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TRC构件的乐载能力;但在200℃、持续时间较长的高温作用下,PP纤维的掺入对试件的乐载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5.
某汽车配件公司生产汽车油管发生折弯开裂现象,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油管进行观察并分析开裂原因。结果表明:原双层卷焊管表面存在细小裂纹,在折弯过程中,裂纹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扩展,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46.
对框架结构梁端弯矩应如何调幅问题做一探讨,对以往设计提出修正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提出一种优化设计和截面承载力的简捷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大大加快截面设计速度。利用受弯构件计算公式的高速收敛性,将迭代法应用于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设计申,不需要查表或解方程,即可快速确定截面中性轴高度,计算出配筋。该法适用于各种截面型式,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48.
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开挖隧洞,使用多臂钻造孔爆破,出现钻孔有规律的弯曲现象,影响了钻爆速度和成洞质量。通过总结规律性认识,初步揭示形成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9.
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材料破坏分析软件MFPA2D(Material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系统,模拟了钢筋混凝土材料在4点弯曲状态下的破坏过程,重点研究了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增加保护层的厚度会使梁的截面有效高度减小,从而使构件的承载能力下降。所以要选择适当的保护层厚度,使构件能最好地发挥它的性能。一般情况下钢筋保护层厚度在90mm以内都是比较合理的,但在此前提下仍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及规范来确定。  相似文献   
50.
U(2)代数模型是研究原子分子光谱的一种有效工具,在该模型中用一个U(2)代数描述了分子中键的振动且将分子振动与转动分开讨论.当考虑分子的弯曲振动后,利用U(2)代数中的产生和湮灭算符构造HCP分子中CP犍的哈密顿量,通过拟合实验数据表明U(2)代数模型比其他模型能更好地描述该分子的高激发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