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572篇
科学研究   139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242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37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573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孔子之仁的思想,一方面体现了道德理性的自觉,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意识的自觉。仁之“爱人”即是“爱类”,爱世界上所有的人,孔子的思想是以爱人类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在孔子的世界主义思想中又内在地包含着民族化认同的思想,对华夏化传统的认同强化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意识,也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的相互融合与多元互补。近代以来,孔子的世界主义与民族化认同思想得到继承并具有了新的时代内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保持“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折中”。  相似文献   
12.
本认为孔子的法治思想虽不够系统,但对于“德”与“刑”的关系提出了不少自己比较明确的观点。虽然他的法治思想带有相当的守旧性和局限性,但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减少刑罚、刑罚要适中等思想对于今天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孔子在春秋时期体育的实践及对武备勇力的一些观点和态度,论证了孔子的体育思想,并肯定了他的体育思想是守旧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论语·侍侍章》的个例教学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破解了蕴蓄其中的启发的艺术,激 励的艺术和评价的艺术,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尽管有汉唐之雄奇气魄,宋朝之风流韵致,但诚如贾志刚在此书前言中所言,中华民族最不能缺的朝代,就是春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我以为,"好像"这两个字完全可以去掉。  相似文献   
16.
孔子是否修过《春秋》,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是认为《春秋》是孔子所作或修,如孟子、司马迁、班固、王充、臼寿彝、卫聚贤、苏渊雷等;一是认为孔子未曾写作或修过《春秋》,如王安石、钱玄同、顾颉刚、杨伯峻等。本认为孔子取鲁史旧,并劳采他国诸史,编次而成《春秋》。  相似文献   
17.
孔子对神话传说的历史化、理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先秦史书记载有许多神话传说。孔子是第一个全面对神话传说历史化、理性化的人 ,而且他还把这一史学思想运用到了整理《春秋》这部史书中  相似文献   
18.
人在类本质方面的始终如一,决定了今人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继承主要是他在人性方面的贡献及他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孔子与今人在社会性方面的巨大差异,则决定了今人必须放弃孔子及其学说中为封建等级、为父系家族服务的立场、观点及具体做法。社会的发展决定了孔子不可能再成为今天的“本铎”,儒学也不可能在当代复兴。世界已进入一体化的实践,亟需一体化的现代理论来总结过去,指导未来。  相似文献   
19.
孝敬之道     
于丹 《全国新书目》2008,(11):28-29
《于丹〈论语〉感悟》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7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论语》是朴素和温暖的,它的朴素和温暖不仅在于那里面有天下大道之志,与此同时它还会指出一条脚下的路,让我们抵达自己的理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