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1篇
科学研究   88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51.
西南五省遭遇特大旱灾,至今仍未有效缓解的迹象。根据中央气象局预测,来自印度洋的暖湿季风要到5月份才能到达我国西南地区,在此之前西南地区缺乏有效降雨,旱情难以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52.
对运动介导肠道与大脑联络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适宜运动与过度训练对肠道功能和肠-脑轴之间神经传导及生物信号分子的影响,以揭示其作用机制。发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肠-脑轴之间的双向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信号分子是实现肠道与大脑之间对话的媒介。运动可通过调控肠道与大脑之间的神经联系和相关生物分子影响肠-脑轴,介导肠道与大脑的健康及神经、精神疾病的转归。肠道微生物是实现肠-脑轴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参与者,运动对肠道功能与肠-脑轴的调节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及其介导的神经传导途径和生物信号分子的变化发挥终端效应,进而影响高级神经功能。不同强度的运动对肠道微生态及肠-脑轴的调节效应差异颇大,适宜运动和过度训练引起的干预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53.
风湿免疫病是以人体自身反应性T、B细胞过度活化,大量产生自身抗体,并引发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脾虚湿阻是风湿免疫病常见中医病机,贯穿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发挥功能的前提,而肠道菌群紊乱是脾虚湿阻的重要病理因素。此外,肠道菌群在风湿免疫病中的研究方兴未艾,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达到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作用。因此,“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是构建脾虚湿阻与风湿免疫病两者关联的桥梁,是研究脾虚湿阻诱发风湿免疫病生物学机制的突破口。本文分别论述了肠道菌群、风湿免疫病和脾虚湿阻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就现有研究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54.
骨重塑是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介导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介导的骨吸收相互偶联的动态过程。益生菌与致病菌组成的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与宿主形成复杂的共生关系。通过梳理GM与骨代谢的关系发现,GM通过调控菌群代谢物、肠免疫系统及黏膜屏障等作用途径影响OB与OC功能,进而影响骨重塑。科学运动可以有效防治不良因素导致的菌群紊乱,改善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丰度及菌群多样性,从而调控肠免疫、肠内分泌及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55.
目前,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仍然较高。加强学校营养和健康工作,广泛传播膳食营养知识,并实施针对特定人群的营养干预,是促进健康膳食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该文通过阐述肠道微生物群与肠-脑轴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健康膳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生物学机制,为通过饮食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出健康膳食促进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56.
谭玉龙 《百科知识》2010,(12):27-28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基因时代"。10年之前,当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草图完成时,整个世界都为之轰动——"生命密码"已经被破译,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将愈发深刻。当科学家们以为人类所有的健康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的时候,更多的事实却悄悄 指向了一个被我们忽视的领域——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57.
目前,由于过度训练所引起的肠道免疫屏障的损伤及其所致肠道免疫机能下降,已逐渐引起广大运动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谷胺酰胺与肠道免疫、运动与肠道免疫以及补充谷胺酰胺与运动机体肠道免疫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8.
目的:研究尼古丁依赖男大学生运动习惯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不同运动习惯尼古丁依赖男大学生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差异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方法:按照是否有运动习惯,将30名尼古丁依赖男大学生分为有运动习惯组(HE组)和无运动习惯组(n-HE组),使用斯滕伯格范式和Go/NoGo范式测量其工作记忆和抑制能力,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非靶向代谢组技术分别对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HE组的工作记忆和抑制能力显著好于n-HE组(P<0.05)。2)HE组肠道微生物中β-变形菌纲、丹毒丝菌纲、伯克氏菌目、产碱杆菌科和萨特氏菌属等丰度显著高于n-HE组(P<0.05),埃希氏菌属作为有害菌在n-HE组丰度高于HE组(P<0.05)。3)代谢组学分析表明,HE组γ-氨基丁酸和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n-HE组(P<0.05),n-HE组肌氨酸和鞘氨醇含量显著高于HE组(P<0.05)。4)肠道菌群中产碱杆菌科与认知功能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普雷沃氏菌科、拟杆菌科、孪生菌科等与认知功能呈显著负相关(P<0.05);代谢物中吡哌酸、吲哚与认知功能呈显著...  相似文献   
259.
耿雪 《体育科研》2017,(3):78-83
运动性胃肠综合症是由运动引起机体胃肠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的一种病症,具备发病率高、范围广、原因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及比赛,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成为研究重点。随着人类元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学者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研究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后发现保证运动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可有效改善其症状,成为防治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新方法。故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运动性胃肠综合症的发病类型、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剖析以肠道菌群为介入点改善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作用机理,深入总结前人研究,为运动性胃肠综合症及其防治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0.
摘要:以介绍第64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暨第8届运动是良医世界科学大会和运动与脑的基础科学世界大会的主要研究热点为目的。以基础科学世界大会的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为基本思路,重点阐述了运动与脑的基础科学专题报告、ACSM年会和运动是良医大会中运动促进脑健康的相关研究内容。并通过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对大会运动促进脑健康的专题报告内容、相关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等进行探讨。目前,关于运动促进脑健康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运动与脑的可塑性、运动与脑和肠道菌群、运动与青少年学习成绩、运动中的脑震荡问题、运动与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的前沿和热点为更深入的探究运动促进脑健康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为我国体育科学、运动医学、神经生物科学及运动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