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5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51.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3DP) technology has been increasingly applied in health profession education. Yet, 3DP anatomical models compared with the plastinated specimens as learning scaffolds are unclear.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objective outcomes of 3DP models compared with the plastinated specimens through an introductory lecture and team study for learning relatively simple (cardiac) and complex (neck) anatomies. Given the novel multimaterial and multicolored 3DP models are replicas of the plastinated specimen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3DP models have the same educational benefits to plastinated specimen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wo phases in which 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3DP (n = 31) and plastinated cardiac groups (n = 32) in the first phase, whereas same groups (3DP, n = 15; plastinated, n = 18) used switched materials in the second phase for learning neck anatomy. The pretes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posttest were conducted for each phase. Miller's framework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ognitive outcom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tudents' baseline knowledge by 29.7% and 31.3% for Phase 1; 31.7% and 31.3% for Phase 2 plastinated and 3DP models. Posttest scores for cardiac (plastinated, 3DP mean ± SD: 57.0 ± 13.3 and 60.8 ± 13.6, P = 0.27) and neck (70.3 ± 15.6 and 68.3 ± 9.9, P = 0.68) phas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ddition, no difference observed when cognitive domains compared for both cases. These results reflect that introductory lecture plus either the plastinated or 3DP modes were effective for learning cardiac and neck anatomy.  相似文献   
152.
摘要:目的:观察耐力训练和饮食限制对小鼠心肌Pink1、Parkin及Drp-1的影响,探讨运动和饮食干预心肌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分子机制。方法: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耐力训练组(T组)、饮食限制组(D组)及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组(TD组),8只/组。C组不做运动,自由饮食;T组进行10周游泳训练,1次/d,5 d/周,第1周20 min/次,每周增加10 min, 第8周维持在90 min/次直至实验结束;D组进行40%饮食削减;TD组进行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方案分别与T、D组同。实验结束后取心肌,RT-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nk1、Parkin和D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情况。结果:1)与C组比较,T组体重下降幅度较小,心脏重量无显著变化(P>0.05),心系数显著升高(P<0.01);而D、TD组体重和心脏重量均显著下降 (P<0.01)。2)T组心肌自噬体增多,仅有Pink1 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D组心肌自噬体增加,仅有Drp-1蛋白表达增加(P<0.05);而TD组心肌自噬体增加最明显,同时线粒体受损严重,Parkin mRNA显著下降(P<0.05),但其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而Pink1、Dr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耐力训练或饮食限制均能提高小鼠心肌自噬水平,耐力训练提高Pink1表达来增强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信号;饮食限制提高Drp-1蛋白表达,协助心肌线粒体自噬发生;耐力训练加饮食限制导致心肌线粒体等结构病变严重,Pink1和Drp-1蛋白表达提高是高水平线粒体自噬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3.
摘要:目的:观察7-14岁儿童青少年心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并筛选出评价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发育的敏感指标。方法:选取四川广安市7-14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无心脏疾患,自愿参加本实验。符合要求的儿童青少年580例,其中男298例,女282例,按2岁一个年龄段将其分为4组:7-8岁组206例,9-10岁组123例,11-12岁组124例,13-14岁组127例。进行超声心动测试,检测心脏形态结构指标: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室间隔收缩期厚度(IVSs)、左心室收缩期后壁厚度(LVPWs)、左心室舒张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及主动脉内径(AOD);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心率(HR)、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结果:①7-10岁男童心脏形态结构指标与女童相比无明显差异,7-12岁男童心脏功能指标与女童相比无明显差异;②11-12岁男童心脏形态结构指标IVSd、IVSs、LVPWd、LVPWs 、AOD均明显大于9-10岁组(P<0.01或P<0.05),13-14岁男童心脏形态结构仍在继续发育;心脏功能指标从9-10岁开始,在11-14岁期间各指标有上升趋势,但无明显差异,以EF%、ESV和FS%变化为主。③女童心脏形态结构的发育从9-10岁开始,并且到了13-14岁出现另一个发育高峰期,提示女童心脏形态结构发育呈现双峰状态,敏感指标为IVSd、LVIDs、LVPWd、AOD。心脏功能指标发育趋势同形态结构指标,在9-10岁和13-14岁出现开始两个发育高峰,敏感指标为EF%、EDV、ESV和SV。结论:①心脏形态结构从11岁开始,功能从13岁开始出现性别差异。②男童的心脏功能发育从9-10岁开始,而形态结构发育从11-12岁开始,功能指标发育早于形态结构,而女童两者同步发育,且分别在9-10岁及13-14岁出现发育高峰期,呈现双峰状态。③评价儿童青少年心脏形态结构发育的敏感指标为IVSd、LVPWd、AOD;评价功能指标发育的敏感指标为EF%和ESV。  相似文献   
154.
为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与人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关联关系并寻找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应用PCR-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优秀耐力运动员与普通人群ACE基因型.结果显示,I等位基因频率运动员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基因型间各性状存在差别,提示ACE I/D 多态性很可能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及其对运动训练的敏感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5.
心脏是全身耗氧量最多的器官,安静状态下心肌以FFA氧化供能为主,其耗氧量是其他组织的2-3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心肌能量代谢转变为以乳酸有氧供能为主,耗氧量增加,为了满足心肌在运动状态下对氧的需求,机体常通过舒张冠状动脉来实现供氧平衡,实验证明某些中药如党参等能有效舒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流量,从而提高心肌有氧代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6.
本文旨在探讨英文剧里的模因现象。这些模因通过两种主要的方式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的基因型和模因的表现型。透彻地理解模因传播的规律,适当地选取英文剧里的片断作为教学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活动,并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英语的能力,将有助于我们优化英语视听说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7.
研究蜂胶黄酮对疲劳小鼠心肌组织抗氧化酶(SOD、GSH-Px、CAT)的活性、MDA含量及血浆中GOT的活性,探讨蜂胶黄酮对大强度运动小鼠心肌组织的代谢和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和对照组相比,服用蜂胶黄酮使小鼠心肌细胞自由基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蜂胶黄酮可降低心肌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提高机体耐力、运动能力、延缓疲劳出现及促进疲劳消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运动与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凋亡是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生理性细胞程序化死亡 ,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 ,与运动医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笔者综述了运动对骨骼肌、心肌和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9.
老年wister 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补硒组(0.5mg/kg);有氧运动+补硒组;有氧运动组;大强度运动组,观察5周.结果表明:补硒组、补硒+有氧运动组、心肌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下降,同时GSH-Px活性明显升高,CuZn-SOD活性变化不明显.有氧运动组CuZn-SOD酶活性明显上升.GSH-PX活性变化不明显.大强度运动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升高,CuZn-SOD酶及GSH-Px活性有下降趋势,血清GOT活性明显升高.补硒组、有氧运动组GOT变化不明显.表明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有效防止自由基损伤,延缓器官衰老,补硒同时进行有氧运动效果更好.大强度运动由于自由基大量生成,破坏了抗氧化酶活性,产生自由基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破损.  相似文献   
160.
心音信号是人体最重要的声信号,也是临床评价心脏功能状况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心音和心肌收缩能力关系的大量研究表明,第一心音幅值的变化与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的变化呈正相关。通过对心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来分析心脏储备的无创检测的方法,同时具有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时限测量能精确到毫秒、简便、快速、费用低、可重复采用和客观量化等特点,在人体体质评价、运动训练的监控与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