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教育   2672篇
科学研究   29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493篇
综合类   63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我国城市农民工身体健康现状、参与体育锻炼的规律性、城市适应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相关性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民工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与其它各项变量之间都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他们体育锻炼活动很没有规律性,绝大部分人自我感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城市生活;他们身体健康状况、参与锻炼情况及自我感受城市适应状况之间都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指出要注重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及社会保障水平,并提出加强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及城市归属感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2.
体育锻炼有益于身心健康,能够对人的心理发展和变化产生积极作用,就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一现象,从体育锻炼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潜能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健康效应,更需要关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福利效应。从降低消极情绪体验维度选取抑郁指数和提高积极感受与评价维度选取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作为居民主观福利衡量指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参与体育锻炼对参与者主观福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主观福利效应,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指数和提高了参与者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方面,积累健康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参与体育锻炼改善参与者主观福利的重要作用机制,即参与体育锻炼是通过提高自评健康和身体健康,以及扩展社会网络、增进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声望,进而改善参与者的主观福利状况;在异质性影响方面,参与体育锻炼降低女性、城市居民、老年群体及相对收入较高参与者抑制指数的作用更明显,提高老年参与者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提高女性参与者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4.
段小平 《中国教师》2009,(Z1):380-380
<正>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是具有一定目标和任务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它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商丘市城镇体育人口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商丘市城镇体育人口年龄结构不均衡,体育人口文化程度较高,体育人口中非体力劳动者职业分布比较均衡,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群体参与体育锻炼程度较低,在锻炼项目上以场所容易获得、消费较少的"走"和"跑步"为主,锻炼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得身体生理机能方面的提高,且整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6月至8月对河南省四个城市的3000名中年人进行调查,测试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按超重与肥胖的诊断标准提取出超重与肥胖者1683人,并对他们余暇时间支配方式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研究,发现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次数偏少,每次锻炼时间较短;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而影响学生课外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时间,场地器材不足,没有锻炼习惯等;提出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积极提高学生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进行体育锻炼的一到两项体育运动项目,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8.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终身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然而,现实的体育课堂现象却是“多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优化体育课堂因素,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新时期体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培养体育兴趣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99.
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认为体育锻炼习惯包含了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并分析了激发体育锻炼动机与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