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论武术的整体思维与传统健身理论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整体思维奠定了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它所涵盖的传统健身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天人合一的自然强身观;物我合一的仿生健体观;内外合一的修炼康寿观。  相似文献   
23.
近几年来,我镇在深化教育内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对幼教师资队伍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更新观念,重视幼教师资队伍建设。1990年,我们对全镇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全镇16名教师中,从保教水平、人员性质、学历情况、年龄结构等方面都有些问题,整体素质相对较差,集中表现为“四多”:学历不够要求的多;年老教师多;临时代课教师多;小学教师调来教幼儿的多。  相似文献   
2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区域文化理论为依据,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时滇黔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刀文化与本地域文化的内在关系,分析其形成的因素,从而总结出其文化内涵和精髓.研究发现,刀文化普遍存在于当地的诗歌传说、巫风舞影、祭礼习俗中;而刀耕火种情节、刀的本质属性、阿昌刀的物质基础、民族本性、民间信仰和地理位置的偏远性等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甘肃"尚棍"现象为代表,运用田野调查法,对"西棍"现象的外在表现进行深入发掘,并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对本地域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从地理、历史、经济、生产生活、民风民俗以及物产等方面解读这一现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26.
以我国中州、齐鲁、荆楚、吴越4大地域有关武术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择选其中若干经典文字符号进行阐释与分析,发现各地域呈现的经典文字符号与本地域文化关系紧密,且可透过相关信息考究武术的发展历程。比较这些符号对中国武术的重大意义,由此证明对这些并非来自拳经拳谱的相关武术文化研究之必要性。  相似文献   
27.
从传播学的视角对民国时期重要的国术期刊之一<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传播的武术文化内容、期刊特色及其社会作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山西国术体育旬刊>传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术强国的思想、武术科学化理念、武术基础知识、拳种技术理论、崇尚武德思想和武林传奇故事.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高扬武德旗帜,为各地区、各拳种流派建立了多彩的交流平台.它是近代武术文化传播的一份重要的专业期刊,值得更深入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8.
讨论武术现代化,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观念转变问题,二是以信息化促进武术现代化问题。1.观念转变(1)观念转变之一:都市化武术传播模式的形式历史上早有“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的都市现象,时代越向前发展越是清晰可见。董海川、杨露禅,艺播京城,霍元甲南下沪上创办精  相似文献   
29.
本文将蔡国钧的耐力公式运用于长拳运动员速度耐力的测算,与奥卓林的速度储备公式的测算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阐明耐力公式取代速度储备公式测定长拳运动员速耐水平的适宜范围,井介绍了互换使用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30.
源远流长的武术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优秀遗产。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军事战争的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发现和总结了徒手攻防的科学规律,创造了我国武术宝库中流派众多,各具特色的拳套。尽管各种拳套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但在运动技巧上对“动”与“静”都有具体的要求。我国著名的查拳非常强调“行如风,站如钉”,华拳则要求“动如奔獭,静如潜鱼”,而包括查、华等拳种的长拳运动,其最鲜明的技术特点之一就是“动迅静定”。鉴于“动迅静定”对武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