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5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溯源、范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行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日益关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成熟话语体系和价值认同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追本溯源,理清“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消费者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归纳,界定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重点聚焦于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采纳、健康信息评价和健康信息共享四个主题;通过对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范式的总结,论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价值与实践规范;结合研究实践,提出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图1。表1。参考文献83。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借助活动理论解析社会化搜索行为的要素、系统与层级结构,以及认知和任务执行过程。从“静态—微观”的视角来看,第一,社会化搜索行为涉及主体、客体、社群、工具、规则/规范、分工六个要素,在其交互协同的作用下,最终完成任务并生成结果;第二,每相邻的三个社会化搜索行为要素组合,又构成共享、生产、交流和协作四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第三,社会化搜索行为自上而下可分为搜索活动、搜索行动、搜索操作三个层级,分别受到搜索动机、搜索目标和搜索情境的影响。从“动态—宏观”的视角来看,首先,社会化搜索行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内化和外化的认知过程;其次,社会化搜索行为可以分解为搜索前、搜索中和搜索后三个任务执行阶段。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构筑和完善社会化搜索行为的概念体系和框架,并为后期社会化搜索的实证探索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范式。图7。表3。参考文献77。  相似文献   
43.
[目的/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用户对于移动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和使用频率激增,错失焦虑症(fear of missing out,FoMO)已经从原先的个体现象演化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症候群。对这一新兴群体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及分析,以更好地理解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及其背后的认知模式和心理因素。[方法/过程]以国外现有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沉浸体验、网络/手机上瘾等相关研究成果,从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MO的概念阐述、测量量表以及影响因素3方面进行研究回顾,最后从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环境下FoMO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结论]以往的FoMO研究对于概念辨析、情境界定以及多方法的融合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且针对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社交媒体开展的FoMO理论和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这一命题对于我国信息管理研究者,尤其是用户信息行为研究方向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44.
用户跨屏行为是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嬗变的时代性标志,引发了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关注。目前关于用户跨屏行为的研究较为分散,缺乏对跨屏行为机理的系统聚焦与整合性探讨。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尝试通过质性的扎根理论方法,结合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资料,借鉴Strauss的三阶段分析法,构建“双层—四维”的UTIT整合分析框架,具体涵盖了9个主范畴,39个范畴和117个初始概念。研究从用户、任务、信息、技术四个维度,综合考察用户跨屏行为的外部表现与内部动因,提炼出表现、因果、中介、调节四类关系。该框架在理论上弥补了传统研究中将行为动因与表现形式二元割裂的局限性,并延伸出用户跨屏行为的四大类研究命题与研究方向。图2。表5。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45.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等文化记忆机构在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进程中存在原始文化资源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互操作性弱等问题。为了充分挖掘文化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文化记忆机构开始开放和共享数据,并借助公众智慧实现价值共创和协同创新。本文首先对价值共创的概念演化进行溯源,并对GLAM价值共创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从资源整合、机构融合、用户服务三个层面,系统梳理数字人文视域下GLAM机构价值共创研究的相关主题;再次,探索当前文化记忆机构价值共创的主要实践模式,包括数据驱动型、平台驱动型、社区驱动型三种;最后,从GLAM价值共创模型的情境化构建、数字人文视域下价值共创的赋能探索以及评价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数字人文视域下的价值共创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提供参考。图5。表2。参考文献97。  相似文献   
46.
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户生成内容(UGC)是Web 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在类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UGC的概念分析框架。从用户的类型与角色(Who)、内容的类型与属性(What)、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Why)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How)四个维度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深入解析UGC概念中最为本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通过关键词分析方法,提炼出UGC研究的焦点和重心,归纳出UGC研究的五个分析单元(用户、内容、技术、组织、社会)、四大视角(资源观、行为观、技术观、应用观)和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试图从理论上规范并完善了UGC研究的思路,帮助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在今后的UGC研究中寻找并挖掘相关研究主题,清晰定位研究层次,并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图4。表2。参考文献64。  相似文献   
47.
目前学界在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界定上尚未达成共识。在以往对信息管理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用户通常在动因、认知风格和行为模式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概念进行系统性解析和述评,并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学的角度提出数字悟性(digital savvy)的概念,建议暂时搁置对于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学术争辩,从整合的研究视角出发跨越两者间单纯的二元对立,为用户信息行为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新的构念和研究方向。图2。表1。参考文献55。  相似文献   
48.
[目的/意义] 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中,全面分析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运行机制。[方法/过程] 采用访谈方法,通过行动者网络转译的4个步骤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学过程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现存障碍在于各行动者的认知差异、高层管理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乏、各行动者参与的激励不足、馆藏资源亟须整合等方面,提出通过强调高校的核心行动者地位,赋予各行动者利益,完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49.
失败?成功?     
人生似天气一般,晴雨无常。人在一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晴天”时好好玩,“雨天”也别有一番滋味。若一遇阴雨就抱怨,一路玩不好,何苦?其实,无论成功与失败,总有一把信念之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赵宇翔天津市津津中学失败?成功?@赵宇翔$天津市津津中学  相似文献   
50.
文章基于感知示能性视角并结合公众科学的特有属性和任务特征,分析国外公众科学平台的界面功能和交互体验,并针对3种类型的公众科学项目来梳理平台在不同感知示能性上的共性和特性。在此基础上,以3种公众科学项目平台(蛋白质折叠游戏、星系动物园和边沁手稿转录)为案例,对其界面功能和交互体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3类公众科学项目平台在感知示能性设计准则上存在共性和特性;不同类型的公众科学项目平台由于任务特性的不同,平台界面功能选择和交互体验存在差异;公众科学项目平台除了在社交与用户隐私功能设计上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还应考虑平台游戏化元素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