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技术录像解析是运动技术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与教学配套的相关实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和推广。为适用教学和实验的需要,改善当前的教学条件,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可用于运动技术录像解析教学实验的辅助软件。软件经实际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对这个软件的情况进行介绍,希望能得到同行的关注和见解。这个软件的意义并不在于理论上,而在于它的新型实用方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受试者采用不同振动频率进行附加振动的负重蹲训练,探讨振动频率对肌肉力量振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大学男生30人为受试者,在振动台上进行不同振动频率的负重蹲训练.使用三维影像测量和测力台同步采集50cm跳深和负重蹲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使用瑞士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膝关节向心和离心收缩时的肌力指标.对实验前后两次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频组在跳深的净冲量、反跳时间和反跳高度等方面明显优于低频组;高频组在负重蹲的最大力值、蹬伸时间、冲量的改变幅度要优于低频组;高频组在肌力数据的力矩峰值和最大功率的增大幅度上也明显高于低频组.结论:较高振动频率(35-45Hz)更有利于促进下肢肌群超等长运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下肢伸肌群的向心工作能力以及能力储备,能够提高膝关节在离心和向心两种工作状态下的力矩峰值以及最大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日本Nac16HD高速摄影系统、日本Nac SPORTIA GP—2000型影片自动解析系统、瑞士KISTLER测力系统对10名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了原地纵跳、上步纵眺和跳深动作的实测,获得有关人体运动学指标和动力学指标。研究发现:人体踏跳蹬伸阶段动力曲线的形成与人体髋、膝、踝关节的运动状态有关,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对动力曲线的分析来判断运动员踏跳动作的合理性(即是否符合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并提出了理想的动力曲线所应具备的波形特征。还从对理想动力曲线的分析中提出了上述踏跳动作适宜的关节弯曲角度。本研究结果以期对训练实际中运动技术的诊断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在不同振动波条件下对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影响。以33名大学男生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方向振动波的条件下进行负重蹲实验。以三维影像与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系统采集跳深和负重蹲动作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以瑞士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膝关节在不同速度时向心、离心运动的肌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认为,振动波方向影响肌肉振动训练的效果。振动波方向与肌纤维纵轴之间趋向于垂直状态或形成较大角度时,振动波能够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振动波与肌纤维的角度过小或成平行状态时,振动波对肌肉的刺激作用便相对较小。肌纤维受到与其呈大角度的振动波的作用时间越长,便越能对肌肉能力的增强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肉力量振动训练的主要作用目标,以加深对振动训练的认识.方法:通过人体对比实验(有附加振动和无附加振动的练习),分别测定人体下肢肌肉向心工作、离心工作和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有附加振动的练习在促进肌肉离心工作及肌肉弹性成分利用能力方面,要明显优于无附加振动练习;在有附加振动练习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的能力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肌肉中的弹性成分是振动训练主要作用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北湘 《体育学刊》2008,15(6):91-95
通过对31例挺举技术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举重技术中的"近"、"快"、"低"、"准"技术原则,以及挺举技术中的"两次发力"、"下砸力"等重要技术特征的量化途径.结果发现这些以前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定性描述的问题,完全可以从杠铃重心、人体重心等主要特征点的运动学数据指标中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振动波方向、频率对振动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方向的振动波、振动频率在振动训练中对肌肉力量的影响。通过对人体在负重蹲练习时附加不同振动方向、振动频率的振动刺激,测量训练前后等速肌力矩峰值、功率等指标。经对测量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水平方向和多维方向振动波的训练效果要优于垂直方向;在15~45Hz振动频率范围内,振动训练的效果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振动训练采用水平或多维方向的振动波,以及振动频率大于30Hz时,可收到较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根据抓举与抓支撑练习在前后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动作幅度、速度、力值等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抓支撑练习的训练作用主要表现在垂直方向促进撑铃能力上,而在前后方向训练抵抗倾倒力矩以及调节杠铃重心能力方面显得较弱。首次提出利用影像测量数据中足尖和足跟在前后方向的位置曲线围成的区域与人/杠重心曲线的关系来量化分析评价撑铃过程中前后方向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主要特征点数据在抓举技术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抓举技术中的“近”、“快”、“低”、“准”技术原则,以及提铃“发力”、“下砸力”等特征是分析评价抓举技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对人、杠重心等主要特征点数据的分析,探讨其量化途径,以及简便易行的测量和分析方法,希望能为抓举技术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