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探人体跳跃过程中的能量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实验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进行上步纵跳和跳深时,实测人体重心的腾空高度与相应的踏跳冲量换算高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作者认为,冲量之所以不能完全转化为人体向上的动量,其原因在于这类动作落地时非完全弹性碰撞引起机械能的损失所至。从而提出了踏跳过程中冲量的利用率观点。作者还认为,踏跳冲量的利用率与运动员踏跳时的机体状况和技术水平有关。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对上步纵跳能力的影响要大于原地纵跳。运动员如要发展上步纵跳能力,应较多地采用适宜高度的跳深练习作为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2.
应用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获取了短跑和跳远运动员手臂负重与不负重情况下单纯摆臂动作和原地纵跳动作的力学指标,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摆动臂上适宜负重可增强人体的最大摆臂能力,并能激发出人体的潜能,从而对原地纵跳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短跑、跳远二级运动员来说最佳的负重重量为1500-2000克左右,附加的最佳重量与这两个项目无关;负重摆臂影响原地纵跳成绩的原因不仅仅是摆臂造成的,这是各种因素相互协调作用的结果.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给出了预测每个人最佳负重重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技术落后的原因,采用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当中速度的变化、落地角与起跳角及重心腾起角、摆动腿的摆动、支撑腿的缓冲等相关的数据指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跨步跳踏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过大,向上起跳的垂直速度小;踏跳支撑腿膝关节缓冲大,摆动腿后摆不积极,前摆不充分;着地角较小,产生的制动力大.根据分析研究,提出加强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和专项弹跳能力的训练、强调控制着地点、加强支撑腿的支撑能力和肌肉的退让性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阶段的最后两步步长的变化、着板角、膝角变化与水平速度损失率的相关研究,来比较、分析不同级别运动员之间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改进踏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排球专项大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探讨排球专项学生完成急停纵跳时下肢生物力学的特点及膝关节损伤对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38名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进行急停纵跳动作特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同性别2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男子膝关节损伤组与无伤组相比,损伤组表现出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触台时刻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呈现显著性变化。女子单侧膝关节损伤组与双侧膝关节损伤组相比,髋关节外旋力矩和膝关节屈膝力矩显著增大。小结:排球专项男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时,落地缓冲过程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力矩特征为:髋关节伸并呈内旋、外展位,膝关节为伸、呈内旋位,但左膝呈外展位右膝呈内收位,踝关节为背屈,呈内收、外旋位;排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者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相应时刻,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和踝关节外展角度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动态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维测力平台和动态应变仪等设备 ,对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专项技术进行动态测试与研究 ,在分析助跑速度的同时 ,测试出踏跳时足———地三维接触力值及其传递特征 ,同时分析测试运动员的肢体活动度 ,步长、步频与动力效应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测试结果表明 ,大学生男子优秀跳远运动员与国内和世界优秀选手在动力学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7.
纵跳的高度可作为衡量运动员爆发力及确定适合比赛距离的一项指标,在以往的研究纵跳与短距离自由泳主项关系的论述较多。但是,本文认为:纵跳无论从外观还是肌肉参与作功方面与蛙泳蹬腿动作更为相近。纵跳与蛙泳成绩关系十分密切。研究结果表明:纵跳成绩好的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踏跳动作中下肢肌的储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肢肌肉储能大小和再利用率反映了运动员下肢肌的力量素质和动作技术的优劣,也是评定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素质的动力学指标。我们采用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对6名运动员在跳跃踏跳中,下肢肌肉的储能大小、负功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外负荷变化时,踏跳缓冲结束瞬时肌肉的力值不同,且存在极值,此极值的大小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关。2.下肢肌肉的储能与缓冲结束瞬时的力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肌肉受到一个最佳的拉伸力时,肌肉储能最多。3.肌肉在向心收缩过程,对其在离心收缩过程中肌肉所做的负功的利用率,随着外负荷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法,以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注册的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与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的各省份成年组(20—39岁)的纵跳成绩为研究对象,对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区域分布与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区域分布的特点进行统计,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认为:我国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数和国民体质纵跳成绩的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只达到中度相关。建议依据二者的相关性,调整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的选材范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三维踏跳力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瑞士产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两台高速摄影机的同步实验,对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踏跳中三维方向上的踏跳力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起跳中垂直方向波谷力值和蹄伸力值对跳远成绩影响较大,呈密切的正相关.波谷力值反映运动员起跳腿的支撑能力,摆动环节中积极有力的摆动可获得蹬仲力值;运动员在水平方向上主要受制动作用.运动员的膝关节在垂直支撑时相前,已完成缓冲而转入蹬伸阶段;左右方向踏跳力值波形与运动员所采用的起跳脚有关,它间接反映运动员踝关节力量;支撑反作用力对脚掌的作用点,即"压力中心点",在纵向、横向口均有移动,纵向为脚长的34%-68%;横向为1/2脚掌宽一整个脚掌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优秀排球、体操、短跑运动员在不同高度下跳深动作中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的测试.结果表明踏跳总时间、着台瞬刻的膝角、重心缓冲距、缓冲时间、蹬伸的幅度、重心腾起高度及垂直冲击力曲线带有明显的专业特色;最大缓冲膝角、最大蹬伸膝角及T蹬/T缓具有普遍性.选择不同跳深高度所产生的踏跳效果与不同专项及运动员自身承载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5名职业男子排球运动员,年龄22.2±3.8岁,在实验室内进行原地纵跳,采用测力台与录像对9人次纵跳进行同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测力曲线上具有一个负峰,两个正向双峰.正向第1峰P_1比正向第2峰P_2已平均小23.8%,但又P_1比P_2与纵跳高度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国内不同年龄、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大腿伸膝、屈膝肌群等动力量及下肢爆发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与训练年限的增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伸、屈膝等动力量逐渐增加.18岁足球运动员屈膝等动力量明显高于16岁运动员,而在伸膝等动力量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别.前者的伸膝/屈膝等动肌力比高于后者.在10 m站立式全速跑测试上,18岁足球运动员的成绩明显好于16岁足球运动员.然而在30 m站立全速跑及原地静止式纵跳、原地下蹲式纵跳的成绩上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下肢爆发力训练随年龄增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男子跳马前手翻空翻类高难动作的上板及踏跳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使用美国产PHOTOSONICS高速摄影系统,拍摄了11届亚运会男子跳马成功试跳动作。通过“万胜”影片自动解析系统解析平滑,获得了一批较全面的人体运动学指标,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对该类动作的主要技术环节及其参数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影响技术完成的主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以较大助跑速度上板是这类高难动作的基本要求;并且,在整个踏跳过程中呈现出髋、膝角一直持续增大的特点;以较小上板角、较大髋角上板更有利于踏跳;踏跳过程中获得的身体翻转角速度主要由撞板时强大的反作用力形成的力偶矩产生。  相似文献   

16.
影响跳马动作质量的关键技术是上板踏跳及合理的推手技术。当前对于跳马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上板和踏跳动作的分析上,而探讨推手技术最佳化的工作很少报道。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以支撑臂肌群工作能力对跳马支撑主要动作时相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提高跳马第二腾空高度和远度的新的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瞬间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运动学、肌电图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影像解析法,对天津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着地瞬间采用较为明显的"屈腿着地起跳蹬伸技术",到最大缓冲时刻,支撑腿膝角为139.17°,处于合理的蹬伸范围,但在离地瞬间支撑腿膝角明显小于国内外优秀女子选手,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肌电图方面,半腱肌的用力程度始终是最大的,并且臀大肌、腹直肌、胫骨前肌和股内、外侧肌在跨步跳的踏跳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快肌纤维无损伤检测的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各省少年训练队以及业余体校共316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快肌百分比与有关身体素质指标和生理指标的相关程度.结果:行进间30m跑、纵跳摸高、马氏无氧功率三项指标对快肌百分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为实现无损伤检测快肌纤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心肺功能现状及训练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保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良好体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当前高校运动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测试了高校若干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员的心肺功能及有关指标,以了解其体能状况,供改进训练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篮球高水平运动员在每搏量及纵跳两项指标较一般运动员强外,其它大多数指标并不具明显优势。篮球、足球、田径、排球、击剑项目间比较,除足球具明显优势外,其它项目的指标与常人相似,提示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泵功能并不理想。建议高校运动训练应加大体能训练比重,注重训练的质量;应增加比赛、建立高校水平运动队竟赛制度,并可定期进行生理功能、体能等测试。  相似文献   

20.
跳远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跳远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进行了探讨。否定了踏跳阶段的速度损失应越小越好,只有制动才能产生良好的踏跳效果的观点。只有对运动的技术情况,特点全面分析,才能对运动员作出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