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健身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大众健身操引入准备活动的实验研究表明:健身操练习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个性,提高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是一种可行的准备活动练习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和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产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产快是速度的能力上均明显差异于对方,这些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今后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体育函授生科研选题探微山东聊城题范学院宋进文,吕伯东体育函授生大都来自基层教学第一线,对实际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提高其科研水平,有益于把他们的一些感性认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也能扩大交流。选好科研课题是科研成功的一半,这已为广大科研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对体育专业不同目标定向类别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掌握"教学模式能提高高掌握类别学生的比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是高绩效体育专业技术课教学干预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逐步走向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强化对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培养,力求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要“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更要“懂科学”、“做科学”。若想实现上述目标,上好科学课是重要一环。为此,进入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始终把上好科学课作为搞好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一、吃透教…  相似文献   
6.
资源优化配置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从经济学角度对山东八市体育健身俱乐部资源配置四维度的研究发现,俱乐部的内隐资本与外显资本的相呼应,符合企业运作规律,但财力资源薄弱是最大阻碍;人力资源质量有待提高,数量表现为相对不足;信息反馈资源表明俱乐部仍有25%左右的发展空间。研究结果为培育和促进现有健身市场,繁荣体育消费市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体育发展历史.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文化素养,为他们参加社会体育打下基础,并满足社会体育需求,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法一直是竞技体育训练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方法,并越来越引起各地运动队和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该文通过梳理体育教材、国内外相关文献等,针对高原训练法对运动员骨骼肌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相关影响展开论述。当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下数天、数周、数月后,机体会逐渐适应氧分压较低的空气环境,而适应带来的这些有利效应,将会在回到低海拔地区1个月内消失。该文根据高原训练对运动员人体功能的变化和形成的适应性进行综述,希望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必要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9.
科学和谐的健美操,动作舒展有力、节奏明快、热情奔放,倍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青睐。另据科学验证,健美操能使练习者的大脑分泌较多的内啡吠和脑啡吠,进而使运动机能的免疫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使人的身心均处于高度兴奋的过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和各部肌肉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因此,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中,采用健美操的练习形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与效果。本文就准备活动中健美操的动作选择与设计作粗浅论述,与同仁商榷。1准备活动中健美操的动作选择1.1定位徒手操是选…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110m栏运动员全程速度变化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和第6届世锦赛前7名运动员的全程速度变化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110m栏运动员在全程栏间速度的稳定性、攻栏技术等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最大栏间速度、平均栏间速度、冲刺速度及保持较快栏间速度的能力上均明显差于对方,这些都有待于我国运动员今后努力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