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正>无论是在纸质媒体或是网络媒体,大数据都得到了大家的热议,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数据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我们的生活?目前的一些研究表明,大数据的出现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速度加快,改变企业的行为方式和经营理念,价值共赢成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存在形式。从本期的"国外商业模式研究的价值共赢性特征综述"一文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大数据时代引发的对价值共赢的理解。占有数据是利用大数据的基础,但是大数据时代绝不仅仅是占有大量的数据,而是从数据中找到一些潜在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提升依赖于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人成为核心要素。我国拥有庞大的研究团队,这些人承担着我国现在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2011年全国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共计有RD研究人员近402万人,软科学研究者在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9—2010年度,我国拥有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科技活动人员数8万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数近7万人,这些科技政策研究者在我国的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人生来资质不同,当然并不是说智力相差太大,而是说有些人适合学文科,有些则适合学理科;有些人适合做理论研究,有些人却适合做技术类的工作。但社会的普遍观念是人人都需要上大学,上了大学这个人才基本算是成功的,然后是体面的工作、加薪升职,这样才算圆满。但这种教育理论和文化氛围忽视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需要接受大学教育,有些工作也不是必须要那些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才能胜任。这也是目前我国技能型工人缺乏的原因之一。与我国社会对教育的观念相似,对技术创新能力水平的追求也呈现出类似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柳无千年绿,花无百日红。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产品销售往往也遵循着这一规律。因此,根据科技和人类社会发展需要,企业进行创新尤为必要。创新不仅是指企业在技术上取得进步,更指在技术上取得进步的同时,如何与新技术相结合,寻找到符合新技术、新产品的组织、流通和管理的新路径,或称之为商业模式创新。在新的产业、新的产品快速更新或取代旧的产业和产品的同时,新兴和传统企业要迅速适应并取得成功,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企业家工作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开放存取的研究和应用对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开放存取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为期刊编辑如何在开放存取条件下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一定的借鉴.对开放存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开放存取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数字资源、图书馆建设、版权问题以及评价体系等都是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6.
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设及服务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农村食品消费服务的现状,指出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对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化建没中的服务模式进行初步设想,从信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和人才培训方面提出农村食品消费服务信息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的运转是在一定的控制系统之下,这个控制系统部分是有形的,部分是无形的,但政府、企业、个人等每个社会单元都处在这个系统之内,有意或无意识地跟随系统潜在或显现的规则运转。社会管理决策即是在这一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决定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的重要性。学界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进行了一定的区分,但从现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看,两者是互为基础,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实现决策的  相似文献   
8.
<正>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个人间电子商务(C2C)模式基本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从政府角度对其进行管理和征税等方面,还没有比较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近年来出台了部分规定,但离真正可操作的法律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从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两个问题。一是从创新到形成政府管理的"正面清单"需要多长时间,即时滞多久为宜?是否需要经过再一个十年才能制定出相关的比较完善的法律规定?时滞过长,可能会  相似文献   
9.
构建全球农业综合监测系统,共享全球农业信息数据,将为解决近年来不断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构建全球农业监测综合系统和农业信息共享将在哪些方面产生影响?目前我国的主要成就在哪里?我国未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构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这些话题,本刊记者对话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兼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农业部"资源遥感与数字农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唐华俊研究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