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0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2.
3.
《收藏》2008,(12):183-183
典派盛世(北京)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9首届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2009年1月11日在北京世纪远洋宾馆远洋厅举行。预展将于2009年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世纪远洋宾馆6楼远洋厅举行。  相似文献   
4.
筱青 《军事记者》2006,(10):59-59
《清史稿吴熊光传》记载:创造过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到晚年卸任后,曾对自己在位60余年的功过作过一次简短的总结:“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这个自誉为“圣明之君”的乾隆,对自己60年的临御,为啥特别点出6次南巡是唯一一件错事?就在于他明智地看到了此举“劳民伤财”,“做无益害有益”的严重后果。这个结论,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石破天惊。这个记载,出自较正规的清史,应该是可信的。说其出人意料,是这个结论与社会上流传的大量野史、传说大相径庭。尤其是近几年来,《戏说乾隆》、《乾隆游江南》、《南巡盛…  相似文献   
5.
“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大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  相似文献   
6.
盛世危言》是甲午战争后最受人欢迎的读物,为维新变法作了很重要的思想准备,还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中国近现代政治重要人物。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是19世纪70、80年代改良派思想代表,他全面表达了当时民间工商业实际的利益和要求,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无商就会导致格致之学不宏,即科技、教育不能发达的观点,也是第一个系统介绍欧美和日本实业教育的人。郑观应在招商局成立驾驶学堂,在总办汉阳铁厂时,创立机器书院,学生上午读书,下午入厂学习机器,是继福州船政学堂后,实行半工半读的实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的主要内涵加以明确,既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方向,也指出了"整体推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唐朝边塞诗的内容有以下几种:歌颂为国献身的崇高理想、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和建立不朽功名的强烈愿望;对边关将帅骄奢失职的愤慨与谴责;对广大士卒的深切同情以及思妇怀念征人的离愁别恨。  相似文献   
9.
纪昀生活于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这一时期,从表面上看,天下统一,国力强盛。但实际上,其内部已潜伏着许多危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深刻地揭示出了当时所存在的种种社会弊端,表现出了批判社会的魄力及勇气。这对于我们研究当时历史现状以及了解纪昀的真实面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名的思想家。郑观应在其长期的商务生涯中,与晚清社会的洋务、维新、革命三派的代表人物都发生过重要联系。由此入手,考察郑观应与晚清主要社会阶层的关系,有助于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和做出准确评价,以为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