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1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教育   2672篇
科学研究   476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665篇
综合类   36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7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significance of IT in the context of non-digital social enterprises (S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viability of such SEs have been less studied theme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 the era of ubiquitous IT, SEs have increasing pressures to cope with the ever-dynamic technological domain while balancing their dual objectives. Data from a single revelatory case of Jaipur Rugs (JR), an SE situated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context (India), is used to fathom the peculiarities of the SE context with a focus on the sociomaterial phenomena of IT emergence. Using the three fundamental notions of sociomateriality theory (relationality, performativity, and practic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understands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s attempt to balance its financi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Through the innovative use of IT, the SE establishes and maintains shared value, yielding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to the business (financial viability) while simultaneously ensuring sca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social impact. 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perspective of IT as an emergent phenomenon situated in sociomaterial practices and fills a gap in organizational literature by examining such phenomenon in the rich context of SEs where achieving the balance between dual goals is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non-human (IT) agents.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是其传统文化的代表,渗透着民族历史发展的痕迹,它的发展也反映了各民族在自身的民族发展与壮大。本文就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内涵及所表达的美学价值,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为探索近30年内,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对策,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逻辑方法,发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别于现代体育的、现实的存在方式和存在基础的个性特征。得出了未来30年内,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现代化的对策主要是:通过行政力量主动介入而强化引导方式,在促进民俗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其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方向,更为充分挖掘和实现其课程资源、旅游资源和健身文化资源的价值;组织竞赛,借助竞赛的杠杆作用推动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对2004年“华夏杯”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竞技新人组六人操比赛前三名成绩得分和我院成绩的对比分析,提出我院竞技健美操总体水平属中等,发展缓慢,指出在今后的训练和编排中应加强运动员基本素质的训练和加强成套动作编排,突出难度、艺术性,追求完美。  相似文献   
6.
对参加2004年全国青少年健美操锦标赛(西安赛区)各组别运动员规定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作了统计,分析了当前青少年健美操在我国的开展状况以及在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健美操运动项目在我国更加广泛地开展与普及以及对其竞技后备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蔡玉军  邵斌 《体育科研》2006,27(1):58-61
采用跟踪观察、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对上海男子体操队参加十运会队伍的状况以及主要时手的情况等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上海男子体操队参加十运会队伍伤病情况严重,项目发展不均衡,缺乏全能型选手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8.
林萍  杨文运 《体育学刊》2006,13(5):40-43
“国球大典”由民间海选、大师对抗赛、乒乓嘉年华三大主体活动组成,这种高、低端互动的体育狂欢,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体育赛事电视节目“娱乐化”之路,促进了体育与大众传媒的互动与结合,促进了国内体育的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形成、确立 ,以及它的理论内函和实践形态 ,对于充分理解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宣传、贯彻这一方针 ,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语专业学生研究外国文学具有双语双向交流的特征,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母语和文学基础的薄弱使他们陷入困境,因此,在外语系或外语院校增加文学课时,加强文学和文学理论与批判的学习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