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7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牌【新水令】由同名词牌演化而来,最初被运用在南戏《张协状元》之中,用于表达慷慨激越的感情风格。该曲牌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从元代到清代,其题材不断被拓宽,感情色彩也不断发生变化,不再局限于慷慨激越的声情风格,表达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分析梳理【新水令】这一曲牌在元明清三代的风格变化,可以对其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亦有助于对于曲史样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姜白石咏梅词意象万千。《小重山令》是咏红梅的名作,词人苦心经营了诸多意象,采用并置、叠加等方式来描写潭州红梅,表达了诗人的愁思。  相似文献   
4.
对《汉语大词典》中“阿正”、“比先”、“零”等词条的释义、书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给予补正。  相似文献   
5.
丁玲从一开始登上文坛就在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情绪,特别是早期的小说,具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然而,她的创作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实际上,丁玲的整个创作存在着一个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中断到最后消亡的过程,这也是丁玲小说现代性的演变过程。丁玲以莎菲系列形象这一中国的、现代的女性形象群为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从莎菲系列形象的诞生、演变和消亡的过程,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探索与失误,看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的连绵战火使女性文学创作发生了变化。女性性别意识更加深化,女性写作形态更加多样化,女性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并且有了地域差异——国统区与解放区。围绕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女性文学的代表——丁玲和张爱玲谈谈战火中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7.
晚明性灵文学的世俗化倾向——以袁宏道为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们对性灵文学的理解多在其重真情、重个性的基本内涵、似较少关注其世俗化倾向。从性灵文学的流变看,它在明代以前偏重雅的意义,而在晚明的时候则发生了向俗化方向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从以公安派特别是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的人生态度、文学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8.
梁宗岱是 2 0世纪 30年代很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很注重新诗理论的现代性建设 ,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宗岱以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文化建构方式 ,融汇贯通中西文艺传统 ,建构起了“体验的形式诗学”。他在审美把握的基础上认为诗不仅是体验的、形式的 ,而且在其总体的境界上是“丰富 ,复杂 ,深邃 ,真实的灵境”,也就是“象征的灵境”。梁宗岱的新诗理论是对中国新诗发展流弊——反诗倾向的反拨 ,为中国新诗朝现代化的纯正方向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对今天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玲与杨绛创作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作为主流文学和边缘文学的作家,同时代的丁玲和杨绛是极具代表性的。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视野中,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研究丁玲和杨绛,可以看到不同人生道路和性格心态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大致勾勒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30年代作家的丁玲具有五四文化精神和革命情结。前者主导着丁玲的创作,后者推动着她投入革命。在陕北,丁玲在五四文化精神指导下进行创作,没有按照领导人的要求转变为一名宣传战士,因而在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此后,丁玲端正态度,创作出被领导人认可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受到表扬。50年代,由于丁玲的个性突出再度受整。80年代,丁玲缺乏对历史进行反思。丁玲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演绎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