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户画像作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精准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但当前研究大多面向单一的业务类型采集用户历史行为数据建模,缺乏具有一定通用性、能切合高校图书馆多种服务场景、基于动态实时的全量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梳理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理论内涵,结合高校图书馆业务情境探究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新特征,以具体服务场景下的业务流程和与之相关的用户行为路径为主线,借鉴 OSM 模型自上而下逐层构建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提出适应不同数据规模且实时更新的用户画像系统框架,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述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2.
用户画像作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精准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但当前研究大多面向单一的业务类型采集用户历史行为数据建模,缺乏具有一定通用性、能切合高校图书馆多种服务场景、基于动态实时的全量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通过梳理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理论内涵,结合高校图书馆业务情境探究数据驱动的用户画像新特征,以具体服务场景下的业务流程和与之相关的用户行为路径为主线,借鉴OSM模型自上而下逐层构建适应不同业务场景的用户画像标签体系,提出适应不同数据规模且实时更新的用户画像系统框架,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阐述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3.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意义]为了挖掘用户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全面了解用户需求,构建用户画像模型,为数字图书馆实现精准服务提供新动能。[方法/过程]针对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的内涵及特征进行剖析,分析用户画像的数据来源及采集处理过程,提出数据驱动下用户画像数据化→标签化→关联化→可视化的驱动主路线,从自然维度、兴趣维度、社交维度,构建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详细阐述数字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的构建流程,设计用户画像的框架模型,并将用户画像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精准推荐、个性化检索、精准宣传以及参考决策中,以促进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文章从智慧服务、精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出发,利用“大数据+小数据”模式构建用户画像模型。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为智慧图书馆提供智慧服务,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实现智慧图书馆海量学习资源与用户确实需求之间的精准匹配。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虚拟知识社区用户需求,构建虚拟知识社区用户知识需求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虚拟知识社区数据融合方法,进而构建基于数据融合的虚拟知识社区知识推荐模型,并从用户画像、情感感知、社交网络3个角度提出虚拟知识社区知识推荐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用户画像、阅读推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用户画像为中介变量,分析多源数据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智慧化阅读推广的影响,结果发现:用户信息数据融合与用户交互数据融合的影响路径是用户行为画像,资源内容数据融合和资源流通数据融合的影响路径是用户资源画像,在馆位置数据融合和在网板块数据融合的影响路径是用户空间画像。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图书馆用户画像基础上,提出智慧校园环境下有基本信息、馆舍利用、图书借阅、数字资源、兴趣爱好、交流互动等六个方面的图书馆用户画像类别,采用数据实时交换、日志采集处理技术生成用户画像,采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用户画像应用平台。文章从用户画像构建的研究进展、用户行为建模、动态用户画像和画像权重、动态用户画像的实现等角度探究智慧校园环境下图书馆动态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为实现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情景感知与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进行概述,其次从用户潜在阅读需求分析、个性化需求满足两个方面分析融合情景感知的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的可行性,从情景数据采集、情景数据处理、情景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建模等方面构建融合情景感知的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模型架构,最后从打造智能化情景感知系统、多元适配的用户画像模型、建立反映用户背景属性差异的情景感知调节机制等维度构建融合情景感知的智慧图书馆用户画像。  相似文献   

9.
用户画像技术作为实现精准营销及服务的有效工具,在很多领域已经得到广泛验证和应用,也为高校图书馆的精准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和行为数据为例,引入并改进客户细分领域中的RFM模型,对读者群体进行聚类细分,同时建立了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图书馆读者群体的用户画像。最后,提出了基于改进RFM聚类的高校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描述和精准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水平,本文将用户画像技术引入学术期刊知识服务,并构建了学术期刊用户画像流程:一是系统收集用户的真实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从中提取事实标签;二是对事实标签进行建模计算,获取模型标签;三是对模型标签进行算法挖掘,得到预测标签;四是在预测标签基础上构建作者画像、读者画像与专家画像.基于此,文章提出学术期刊精准化知识服务策略,即,要立足用户特征,把握用户需求,搭建用户网络,细分用户标签,实现服务模式精准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社交化和推送个性化.  相似文献   

11.
借鉴用户认知需求的研究现状以及用户画像在图书馆的应用实践,提出面向用户认知需求的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模型,在标签体系中选取用户基本属性数据、动态行为属性数据、互动属性数据、偏好属性数据,借助文本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以及社区发现、标签传播等监督技术对数据分别处理和预测,并提出基于用户认知的需求预测、个性化体现、社区发现、决策调整4大分析应用,对于构建、完善用户画像认知体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基于用户画像构建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以期为用户进行精确服务提供参考,并为图书馆界进行精准化服务提供新方向。[方法/过程] 以用户基本数据、用户动态行为数据、心理特征数据、情境感知数据、社交网络数据5个维度作为数据来源,基于用户画像技术构建数据来源层、数据处理层、用户数据仓库、精准应用层,打造在线服务推送、个性化推荐、用户流失预警、用户关系管理、场景化服务的服务特色。[结果/结论] 虽然用户画像技术对于用户精准服务有重大的利用价值,但是用户隐私安全也应当考虑在内。所以从技术、用户意识与隐私政策、多维度的角度保护用户隐私,加上用户画像技术在图书馆的实施,通过这些措施达到图书馆精准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围绕以用户画像推进精准服务主题,结合我国医学院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现状和现实困境,指出用户画像技术是实现精准服务的重要工具和技术手段,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行为建模、用户画像形成三个步骤探究医学院校图书馆用户画像的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用户画像视域下医学院校图书馆精准服务策略,以期为大数据时代医学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效能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袁润  王琦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2):13-20
[目的/意义] 用户画像理论可用于标记学术群体的行为特征,为精准识别用户、服务学术型社交平台的精准营销、改善冷启动时期用户体验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过程] 利用Python和R语言编写获取和处理公开用户行为数据的程序,从博客的基本属性、积极性、权威性、博文影响力、兴趣偏好等5个维度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以科学网博客用户行为数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提出刻画学术博客用户特征的具体指标和计算方法,表明用户画像模型对学术社交平台的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户画像是高校图书馆理解用户需求和实现个性化服务、智慧服务的有力工具。文章简述了用户画像在图情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提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用户画像模型框架,阐述用户画像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用户画像的概念及我国图情领域用户画像的研究现状,在融合构建用户画像和经典阅读资源画像模型的基础上,依据读者维度、资源维度、情境维度构建了基于用户画像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模式,以期实现用户画像与经典阅读资源画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用户画像的研究悄然兴起,回顾和梳理其研究现状,对于促进用户画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运用Citespace、Vosviwer等可视化工具对目前图书情报领域用户画像研究的发文量、研究机构、被引期刊、研究热点和研究热点的密度等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思维导图对国内外图书情报领域用户画像的研究主题、研究算法和技术、模型构建和用户画像的实践与应用进行具体阐述。[结果/结论]作为新兴的研究工具,我国关于用户画像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用户画像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拓宽用户画像的研究主题,重视用户画像的行为分析,优化用户画像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8.
《山西档案》2020,(1):11-11
1、新中国70年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发展:经验、创新与未来,2、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视野下的数字人文,3、数据驱动的图书馆学情报学,4、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图书馆智慧服务,5、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情报学新理论,6、情报服务的场景构建与情境感知,7、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8、从用户行为到画像的用户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大量供给及用户注意力稀缺性,导致了其激烈的生存竞争。对于亟待发展的学术APP而言,研究其用户采纳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加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模型等经典用户行为理论模型为基础,结合学术APP的特点,构建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满意度、感知权威及社会影响对学术APP用户采纳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学术APP开发者应当增加资源的可获得性,提升用户对有用性与易用性的感知;强化APP属性,提升用户满意度;严格控制资源的专业性,维护用户对权威性的感知;扩大学术APP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意义]基于某搜索引擎5亿全量数据,本文设计研究年轻用户大数据画像分析的总体模型和详细的研究流程,以建立用户画像的基本方法论.[方法/过程]借助数据分析与数据验证过程的结合,通过KL散度和AIO社会学模型选取有代表性的计算样本和标签样本,并利用CH-Score和SH-Score明确算法与相关参数,利用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