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消极应对与机遇(r=0.318,p〈0.01)及有势力的他人(r=0.288,p〈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r=-0.281,p〈0.01)及内控性(r=-0.236,p〈0.05)存在显著地负相关;积极应对与主观支持(r=0.236,p〈0.01)、内控性(r=0.334,p〈0.01)、自我效能(r=0.54,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机遇(r=0.189,p〈0.05)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能有效地预测积极应对方式(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会对个体的应对方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120名大学生施测。结果:自我效能与内控性(r=0.367,p〈0.01)、社会支持总分(r=0.482,p〈0.01)、客观支持(r=0.208,p〈0.05)、主观支持(r=0.487,p〈0.01)显著相关;主观支持、内控性和支持的利用度能较好的预测大学生的自我效能(p〈0.01)。结论:不同的社会支持和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总体幸福感(GWB即General—Well Being Schedule)和莱文森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1981)两种量表,对哈尔滨学院的214名大学生作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200份,结果显示:(1)哈尔滨学院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的分布呈正态分布;(2)心理控制源方面:男性比女性控制程度显著;(3)宗教信仰与控制源呈负相关(-0.160*);(4)内控性高的人幸福感强,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高的人幸福感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1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内控性、有势力他人、机遇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57,p〈0.01;r=0.141,p〈0.01;r=0.192,p〈0.01);②机遇、内控性对职业成熟度总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0.187,p〈0.001;β=0.150,p〈0.001)。结论: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关系密切,并对职业成熟度具有一定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人际信任的特点与关系。被试为内蒙古科技大学261名学生。使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无性别、城乡差异,其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表现出较强的男女差异,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大学生的内控性显高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控制源存在强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的角度出发,以某高校的522名学生为例,借助于团体测试的方式,研究了其内控性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后续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不存在城乡、性别差异,对应的程度处于中间值水平.在心理控制源中,具备较强男女差异的是高校生的内控性与有势力的他人两部分,在机遇部分差异不明显,相比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2个控制源,显然大学生的内控性显著更高,并呈现出人际信任与内控性存在强负相关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特征、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的幸福感分数较高,且偏向于内控。(2)主观幸福感分数与内控性因子显著正相关,与机遇因子、有势力的他人因子显著负相关。(3)有势力的他人因子存在显著性别差异。(4)大二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大四学生。结论:大学生尤其是大二学生幸福感较高,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重要他人的影响,大四学生更相信运气、机遇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可以通过归因训练来影响他们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对8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29,p〈0.001)和朋友支持(r=-.11,p〈0.01)均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朋友支持与社交焦虑间有中介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朋友领悟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并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将有利于减少大学生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冯廷勇等人编制的《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某高校26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究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以及心理控制源对学习适应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学生学习适应水平较好,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最高;担任学校工作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比不担任学校工作的适应性水平高;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内控性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以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方法,对287名本科生开展调查研究,考察其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倦怠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倦怠总分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年级和专业差异显著(F=5.001,P<0.01;F=9.385,P<0.01);行为不当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4,P<0.05;r=0.284,P<0.01);情绪低落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2,P<0.05;r=353,P<0.05);归因方式的外控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归因方式的内控倾向只对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使用大学生择业焦虑问卷、专业认同问卷和择业效能感量表对广西6所高校8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焦虑与择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大学生专业认同、择业效能感和择业焦虑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②大学生专业认同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3,P<0.01),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呈负相关(r=-0.26,P<0.01);③大学生专业认同正向预测择业效能感(β=0.31,P<0.01),择业效能感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27,P<0.01),专业认同负向预测择业焦虑(β=-0.13,P<0.05),从中介效应来看,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择业焦虑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可知,大学生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关系密切,择业效能感在专业认同与择业焦虑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关怀、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0名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测评.结果:50%的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家庭存在中重度家庭功能障碍,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01),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其中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P<0.001).在校精神障碍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呈中等程度相关(r=0.426~0.619).结论:高校精神障碍学生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差、自我效能感低,其家庭关怀度、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门诊乙型肝炎患者共124例和健康者30例,均经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后加以确诊.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组和对照组均经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含量,应用改良TBA微量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变化.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三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恢复组(P<0.01);乙型肝炎合并肝癌组患者血清MDA水平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而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组(P<0.01).但血清MDA水平与ALT、AST水平(r=0.151),血清SOD、Cu/Zn-SOD及Mn-SOD水平与ALT、AST水平(r=-0.218)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明显抗氧化能力的异常.通过血清MDA、SOD、Cu/Zn-SOD及Mn-SOD水平的检测,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防治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悦容丹内服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正常组(38例)。治疗组采用悦容丹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对照组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胶丸口服加外用广谱防晒霜,治疗12周,正常组不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00%,对照组有效率72.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SOD显著升高、MDA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清SOD水平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MDA水平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MD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悦容丹对黄褐斑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其机制与调控机体SOD、MDA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值得临床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5.12震后三年灾区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83例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学生均存在重度抑郁;抑郁各维度及其总分与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和沟通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且抑郁总分与客观支持和家庭功能的角色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支持总分及家庭功能的沟通维度对抑郁的解释贡献率达34.7%,结论:抑郁是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共病症状,社会和家庭应给予其更多的社会支持和交流沟通,逐渐降低其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