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言是一种生存方式,语言文本是文学现象最重要的"事实"。以李清照《永遇乐》词解读为例,力避传统的由世界、作家而作品的单向度的考察,力图自下而上,以一种实证的文本的角度来重新寻求诗歌语言的审美解释,但这种解释又绝非局限于新批评所框定的语言结构自身,而是将其置于不同的视域中,求得文本结构深层厘析的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的差异,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从作品文本出发来理解作品及其文学意义这一批评理念是相同的。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为脉络,将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还原到历史进程中,借以概览二者的产生与发展概况,并管窥西方文学批评理念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是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产物,注重文本形式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并从“功能”、“行动”和“叙事”三个描述层来显示文本结构运作规则以及在这种运作规则下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形式背后的意义并发现大众文化在表现同一个主题——现代神话。现代神话先于表现它的形式而存在,在三级意指系统中被投入,被生成,也被自然化。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打破了西方始自古希腊的“形式至上”的思维范式,在比形式主义更看重形式的结构主义阶段是一大超越。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但东西方强调的侧重点明显不同。语文教材是人文精神的物质载体与信息载体,东西方人文精神并行于中学语文教材中,其碰撞表现于文本选择以及对文本的多元化、个性化解读视角。在东西方文化日渐交融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挖掘、展示教材中东西方人文精神的碰撞,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解读,从课文汲取充盈的人文性精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新批评理论中"张力说"最为核心,然而这个学说与康德的鉴赏判断有很大的渊源。康德鉴赏判断意在观照美的对象的过程中获得超越性,而"张力说"从作者角度要求诗歌作品的言语字面意义与联想意义的结合,从而使读者获得不同于现实的审美体验。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哲学体系出发构建,以人为主体;后者以文本为主体,重视形式与言语在激发审美感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骏 《阅读》2023,(39):7-10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方法。从文本解读的多元性与全面性来看,这一研究与诠释的方法在现在的教学研究中仍然具有合理性、适切性,值得深入探讨和使用。在小学古诗文解读中,适当开展“知人论世”,可以在作者、作品、世界与读者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和审美鉴赏,构建人文互生、意志相谐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在20世纪经历了从传统的语文学研究到现代语言学研究、从结构主义到认知主义的重大转向,研究者们从关注事实描写到愈加注重理论解释。以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主义注重追求理论上的认识价值,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形式系统,主张从语言结构的内部寻找语言现象何以如此的解释,从而建立一种高度概括、简单明了、极具生成能力的形式化理论模型。本文探讨形式主义句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汉语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受到新批评理论的深刻影响,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初—盛唐诗歌史的建构上:初盛唐诗歌的发展史实是诗歌题材和体裁的演变史,其主潮是宫廷诗—京城诗的演变;初盛唐诗歌大家的文学成就只有放到宫廷诗—京城诗的背景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在他对唐诗进行的语义学分析上:具体表现为他以文本细读方式对唐诗展开的复义语言研究、反讽诗学解读和三部式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以语言为本。随着西方语言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分析哲学、解释学等学说进入中国,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开始了自觉意识的文学语言学研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笔者试图从文学语言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对文学语言的特性和发展走向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够推动文学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的文学理论的运用,对分析英美文学中语言的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对语言陌生化的分析、阐释,运用语言陌生化的文学理论,以英美文学中的典型作品为例,试对英美文学中陌生化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文学理论界发生了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其中一大转变即是从作品论转向文本论。此转变应该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上半叶的早期文本观的出现,主要以形式主义的文本观为代表;60年代伊瑟尔接受理论体系中起着过渡作用的中期文本观;60年代以后在后结构主义影响下所形成的新文本观,以罗兰·巴尔特为代表。经过这三个阶段"文本"这一范畴被逐渐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并与作者的"父权式"控制逐步分离,最终成为一个极具颠覆性、革命性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文学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分析了当前文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文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即通过教学中贴近现实、加强课外阅读与创作环节、改进考试形式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师生与"语文文本"的对话是阅读对话教学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其基本特征有读者(师生)与文本互为主体,读者与文本平等交流,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以及文本解读的差异认同;语文文本由文学语言文本和科学语言文本组成,文学语言模糊多义而不确定,因而与文学语言文本的对话倡导"百家争鸣"式的解读,科学语言准确明晰,因此与科学语言文本对话则要求尽可能追索文本(作者)的原意,以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当代文艺学缺少中国的气息、中国的特色,其原因在于没有把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放到应有地位。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必须坚决走出“西学为体”的误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论为母体和本根,正确地学习西方的文艺和美学理论,吸取其科学的内容和有价值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对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相似文献   

16.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7.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是法国著名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他一反以往传统的历时性神话研究模式,将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运用于神话研究之中,论证了神话结构、神话的消亡等问题.以《结构主义人类学》一书为研究重点,对列维—斯特劳斯人类学研究中有关神话结构、神话模式、“二元对立”项等问题进行简要评析,并尝试论证其结构主义神话研究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相似文献   

19.
论艺术语言的心理基础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语言常规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西方一些文论家和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艺术语言表现思想和感情往往通过各种语项的超常设置来实现。这种超常设置在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回视过去的十年,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已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三个途径:一、继承古代文论的人文主义和审美主义传统,建构"有根"的当代文论;二、转换古代文论的有效范畴,吸取传统文学批评手法的特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三、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通过中西对话与融合,建构具有开放性的当代中国文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