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姑妄言》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来自于《醒世姻缘传》。《姑妄言》中的昌氏;铁化、宦萼、贾文物、童自大:火氏、铁氏、侯氏、畜氏;魏如豹等人物的原型分别来自于《醒世姻缘传》中的程氏、狄希陈、薛素姐与吴推官。  相似文献   

2.
在分类考察近年新发现的清代长篇小说《姑妄言》中引用、化(套)用的144则笑话基础上,对其已找到出处或旁证的90多则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特别对其中大量出现的荤笑话现象,作了文化史解读。其对探索这部小说所引笑话的来源,以及对小说作者曹去晶所知无多的情况下探索其人的文化素养与创作构思,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姑妄言>写天启、弘光朝阮大铖、马士英、姚泽民等统治者家庭的奇淫极秽兽行,是祸从"天启"、归恶于上.是以明骂清的谤书,诛伐雍王朝. 作者署三韩曹去晶、评者署古营州林钝翁.三韩、营州实乃一地,即今辽宁朝阳. 从字法讲:曹本字二东下日,东中日加下曰,是晶.去晶,惟余曹端之林.曹林共体与<红>体仁院相同:体 /本一人,仁 /二人.<姑><红>观点不是偶合,而是谋而后合.令人疑去晶或是雪芹族叔脂砚斋?相关资料奇缺,只是大胆假设,尚待小心求证.  相似文献   

4.
李姓渊源,众说纷纭。考察李姓渊源,其出有七。无论从得姓的来历或族群的世系看,都具有多元性、复合性与变异性特征。“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陇西李氏发展到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蔚为大观,在全国的影响亦达到了极致,故有“言李者称陇西”之说。  相似文献   

5.
李阳冰《草堂集序》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人).范传正 《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也说“公名白,其先陇西成纪人”.这都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如果李阳冰说的“陇西成纪人”容易误会成出生地的话.如碎叶、条支、西蜀、东鲁、长安等,那么范传正说的“其先陇西成纪人”就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明明说“李白的先祖是陇西成纪人”,是指陇西李氏这个郡望而言的.但是很多学者并不认为李白具有“陇西成纪”这个郡望:有的说他是“西域胡人”(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十卷一期);有的说他是“突厥人”(幽谷《李太白——中国人乎?突厥人乎?》,《逸经》第十七  相似文献   

6.
采用β多样性指数中的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法对甘肃陇西黄土高原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陇西黄土高原41种两栖爬行动中,属东洋界16种,占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的39.02%,古北界15种,占36.58%,广布种10种,占24.39%,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相当,明显反映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过渡性质;从陇西黄土高原向陇南山地、陇东高原的生境变迁中,属间、种间更替相对比较缓慢;陇西黄土高原和陇东高原属间、种间分化和隔离较小;陇西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的相似程度最高,物种组成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7.
陇西李氏并非魏晋旧族 ,而是鲜卑贵族、汉士族合流时出现的新士族。陇西李氏先世前汉时是武将世家 ,在汉魏晋门阀形成、发展过程中 ,已衰落为陇西寒门。晋末十六国时期 ,陇西李氏开始崛起。北魏初年李建立西凉 ,其家族成为小王国的王室。西凉灭亡后 ,李子孙仕魏。李氏作为亡国小朝廷的后裔加入北魏政权 ,失去了豪强割据的社会基础。李氏为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只有依附皇权 ,并和皇权紧密结合。正由于李氏对皇权的依附性 ,与皇权利益的一致性 ,仕魏后很快取得了与五姓七家并列的地位 ,成为当时盛门。  相似文献   

8.
<正>在茫茫的新平哀牢山的深处,有一座陇西世族庄园。因为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身,而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前来寻幽探胜。该庄园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陇西世族庄园位于哀牢山主峰地段戛洒镇耀南村大平掌,距县城大约有120多公里。1938年,清乾隆年间被御封为岩旺土把总的世袭土司李显智的子孙、  相似文献   

9.
根据典籍资料考证《霍小玉传》乃唐代纪实性文学作品。不仅李益、霍小玉、霍王、韦夏卿、延光公主等实有其人,李霍的婚姻爱情悲剧发生的时间与活动地点也确凿无误。这从史志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测陇西栽培蒙古黄芪的表型多样性及自然类型,对该地栽培蒙古黄芪的11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陇西栽培蒙古黄芪在生物学性状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尤其在果荚颜色、种子花纹及茎色等性状上显著分化,形成了红色类型、红荚绿茎类型和绿色类型等3个主要蒙古黄芪自然类型,因而该地栽培的蒙古黄芪是一个复杂的异质群体.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界多以为“理一分殊”只是体用范畴,其实这种理解是局限的。以“意象诠释”观之,朱子哲学实乃以“理一分殊”为结构与纲领、思维与方法,建构其整个哲学体系。具体而言,“理一分殊”贯通其本体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体现出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同构性。在本体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在工夫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敬贯体用,彻上彻下”;在境界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一理”与“分殊”的圆融互摄,体中有用,用中有体。  相似文献   

12.
在李大钊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其核心是“民彝”思想.“民彝”是李大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的同“民众之意志”相对应的概念,在李大钊看来,“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理之器”;“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信其民彝,彰其民彝”.  相似文献   

13.
由于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故谓李白以居地“青莲乡”为号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因李白居住在绵州彰明县青莲乡的说法始于明代的杨慎,乃其个人之臆断。实际上,“青莲”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在《全唐诗》和《全唐文》中,该词绝大多数都与表达佛教意义的内涵有关。熟悉佛教的李白,是感兴趣于“青莲”一词的佛理内涵而以之为号的。  相似文献   

14.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由《说长吉诗之怪》及《驼庵诗话》论及李贺的言论,我们可知:顾随认为李贺的杰出之处在于其极丰富的幻想,而其缺点也是在其幻想缺少现实的根基,因而其思想不成熟,技术亦不成熟;李贺诗中"感觉的交错感"与西方唯美派有相通之处;李贺诗的总体特点是"怪"。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源泉。儒家伦理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对于有效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孝悌忠信是培养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礼义廉耻则是构建国家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甘肃清水县藏有<李虎墓志>一通,有学者认为其即李渊祖父李虎.从得姓由来说法、本人字号及父祖姓名、历官封爵、逝年与葬地等四方面进行考察,证明清水李虎与唐祖李虎绝非同一人.  相似文献   

18.
李密的《陈情表》不仅是一篇传颂千古的美文,同时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说服范例,其强大的说服力来自于李密对感情原则、双赢原则的严格遵循和灵活把握,同时也得益于他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解惑释疑等说服技巧的完美运用。  相似文献   

19.
李梦阳一生曾五次入狱,在江西广信则是第四次.这次事件后李梦阳被官场完全抛弃,而他也对仕途万念俱灰,走上了以文学创作为主的人生道路.广信狱的过程纠葛重重,是数次入狱中对李梦阳精神打击最大的一次.江西生员对他行为的支持,成为勘官畏惧和忌恨李梦阳、并不断加罪于他的最重要的原因.李梦阳和生员在广信狱斗争中的集体失败,也促使了他对官场的完全失望和决绝地离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