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王寅先生新近构拟的认知语言学翻译框架,即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翻译思想,以及当代语言学中的科学语义观,本文探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入语意义的多维建构。即翻译时除传达源语之概念意义外,可能条件下还需在目的语中努力实现其内涵意义、联想意义、风格意义和主题意义等维度的动态建构。分析表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互动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确实具有一定的阐释意义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3.
在口译教学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本研究结果发现必须重视和加强笔译训练在口译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这是我国培养译员A语→B语翻译能力的现实需要,理论依据来自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采取灵活方式进行笔译训练、口笔译训练结合,笔译是手段,口译是目的,从而为口译教学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翻译本质上是个人或多人基于体验认知、多重互动和概念整合机制,理解原文化语境中语篇的意义和功能,并将其理解据特定的翻译目的用目的语语篇表达出来的过程、程序、产品.逆向汉英翻译者须充分考虑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表现上的异同,预测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贯彻句法翻译法并在内容、结构、文体等层面上实施相关、一致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框架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学科的许多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篇连贯是功能语言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与功能语言学结合起来,尝试分析了框架理论及其在语篇连贯中的应用及其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从认知角度重点探讨了框架理论中如何通过词汇激活与信息缺省填充实现语篇连贯,强调了心智与语篇的互动,这对于新的视角下认知语言学与篇章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是主客观互动的结果。由于人的需要相同,人的生理结构和心理运作机制相同,因而不同语言在对事物的命名上具有相似特征。本文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字所存在着的程度不同但相似的表意特征,为研究语言的共性增添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过程,隐喻的本质是概念的,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认知体验及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以《金瓶梅》的两个英语全译本为研究个案,集中审视了隐喻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具体建构隐喻意义、激活隐喻情感、保留隐喻文化寓意。研究发现,隐喻的理解和翻译强烈地依赖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需要根据源域和目标域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异同,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映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传达原文语义和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分析所做的贡献,试图阐释Halliday功能语言学中提出的语域、纯理功能、衔接和互文性等概念对文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还提出功能语言学对语篇描写与解释的力量是文本翻译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对语言文体学和文学文体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为机器篇章翻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的认知活动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语言学中,图式理论作为当前语言学习领域中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主要是强调知识表征的理论研究,在教育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图式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有助于提升英语阅读、听力语篇理解成效,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本文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的英语语篇理解与生成进行分析,无论是输入技能、还是输出技能的语篇理解,都可以与图式理论相联系,深入挖掘图式理论和英语语篇理解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为英语教学提供指导,提升英语语篇理解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语篇连贯研究是语言学界聚焦的热点话题。与功能语言学更多地关注表层显性的衔接方式不同,认知语言学认为只要语篇能够产生统一的认知世界,就可以认为语篇是连贯的。加细程度是识解理论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在语篇连贯中的独特地位,为语篇连贯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加细程度理论,以《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七课The Libido for the Ugly为语料,并结合图示,试分析词汇的加细程度对语篇意义连贯的生成和建立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象似性理论视角对政治语篇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露政治语篇的生成过程中,语篇创作者的认知及其态度对于语篇的影响。更多的认知语言学理论被应用到政治语篇的语篇分析研究中来,为批评话语的分析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使语篇分析进一步取得更加可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的研究,总结了认知语言学在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了主要特点和启示:1.结合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框架进行翻译研究。2.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涉及翻译教学、译文质量等等。3.需要做细做透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14.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发生在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活动,更表现为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输入。由于翻译人员及读者的认知并不相同,翻译过程具极具主观性,因而强势文化向弱势文化输入时,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原作品的改写,从而客观上造成对强势文化的认知认同。文章从认识语言学视角出发,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学作品翻译为处于强势地位的英语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翻译人员针对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了归化策略进行改动,从而达到对强势文化的认知认同。  相似文献   

15.
以汉英公示语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转喻理论对提示类、指示告示类以及警示类公示语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汉英公示语在转喻倾向性、频率以及分布上都有差异;具有转喻倾向的汉语公示语数量要高于英语公示语;汉语公示语转喻倾向主要为原因结果共现的有界转喻的思维方式,而英文公示语转喻倾向主要为以原因代替结果的无界性转喻特征。在转喻分布上,上述三类公示语有着不同的分布:警示类转喻的转喻倾向最高,其次为指示告示类,提示类转喻最低。本文尝试揭示汉英公示语背后的认知思维机制的差异性和理据性,从而有助于公示语英译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翻译包括对源语篇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过程。从这一过程来看,翻译实质上就是译者寻求与作者之间的主观化对等。通过对篇章生产机制原理及篇章理解理论与策略的分析,以认知语言学的主观化理论为框架,找到一个切入点,以实现译者和作者之间的主观化对等。  相似文献   

17.
翻译法一直是众多二语学习者习得词汇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一直被许多二语教学和研究人员所诟病。相关人员已经就使用翻译法习得二语词汇开展了大量研究。理论辩论主要围绕认知、母语干扰和实用性等方面展开。而大量实证研究则证实了翻译法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籍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早期作品《阿丽丝镜中奇遇记》(以下简称《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寻语篇语言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运用,以赵元任与许季鸿的两个译本作为分析时的参照。探讨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两种中译本的译质优劣,而是通过对比,从语篇语言学角度为译者和读者提供翻译与赏析此类文学作品的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不断向纵深发展,将认知理论运用到语篇研究中,可以在对语篇进行明确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语言生成与接受背后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系统进行发掘。本文将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和隐喻理论来解读《钗头风》所表达的“长歌当哭,情何以堪!爱已成往事,情永存心怀”的爱情主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想认知模型理论可以较有效地解决商务翻译中译者由于受源文概念意义的影响而造成翻译中的语义错误这一问题。词语导引的具体理想认知模型决定词语的具体语义,通过分析认知模型即可识解词语的具体语义,从而有效避免由于误解所造成的误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