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水"的数学教学以儿童的"生命生长"为根本旨归,关注儿童的数学经验、数学兴趣和数学学习倾向."似水"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自主建构知识的数学教学,是儿童感悟数学文化、领悟数学魅力的数学教学,是儿童进行数学"再创造"的数学教学.打造"似水"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秉持"似水"的数学教学之道,形成"行云流水"的数学教学过程,进而促进数学知识的自然生长和儿童生命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2.
"做数学",可以强化数学思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发展数学能力。主要从通过"做数学"强化学习数学"有用"的意识、通过"做数学"激发学习自信、利用"做数学"凸显数学的教学价值等方面,论述初中数学让"做"成为"主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史宁中教授演讲,要把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除了"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技能"之外,加上"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王淑珍 《广西教育》2014,(25):39-39
正"数学建模"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于教学中。"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结合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构建,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能极大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一、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理论"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结合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的运用,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构建,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5.
当下数学教育最显性问题是教师"数学观"的缺失和"价值观"的缺席。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自觉反思、追问数学的本体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教育为什么",并在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牵引下去捕捉数学文本中"哲学基因"和数学教学的"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生活,顾名思义,就是指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就要善于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品数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小学数学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进而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数学学具我来做";在生活中"用"数学——"我是家庭小会  相似文献   

7.
开展趣味数学绘本课,可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在趣味数学绘本课中,教师可将数学绘本和数学游戏相联合,使学生在动手中"玩"出数学;将数学绘本和数学戏剧相联合,使学生在表演中"演"出数学;将数学绘本和数学绘画相联合,使学生在创作中"画"出数学;将数学绘本和数学演讲相联合,使学生在演讲中"说"出数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从"数学重要,数学人光荣"、"数学的尴尬处境"、"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生态环境恶化"、"数学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文化数学提出的理由"、"构建文化数学的任务"六个方面论述了数学与文化融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数学生活"是指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就要善于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品"数学。  相似文献   

10.
李善良 《江苏教育》2013,(14):21-24
在今天的中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就是"揭示数学本质,发展思维能力"。其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本质""数学思维""数学问题""数学活动""教学引导"等,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活动"是"数学本质"与"学生思维"之间的桥梁,"引导"是促进"数学活动"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数学大师陈省身"数学好玩"的题辞,说明人们"用数学的意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的发展,不断变化的.人们对数学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实用"的范围,应当与时俱进地树立一种新的"数学应用观"."玩儿数学"乃是"用数学"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对数学的赞美,道出了数学的真谛。"玩好数学"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田刚先生对少年儿童的勉励,提出的殷切期待。如何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从而"玩好数学"?我以为,"情"与"智"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元素,"以情促智,智能怡情,情智共生",故提出情智数学之教学主张。策略一:学"好玩"的数学,感受"数学好玩"何谓"好玩"的数学?"好玩"的数学有二:一是数学本身之"好玩",二是数学  相似文献   

13.
当下数学教育最显性的问题是教师"数学观"、"数学教育观"的遮蔽、遗忘或缺席。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必须自觉反思、追问数学本体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教育为了什么",并在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牵引下去捕捉数学文本中的"哲学基因"和数学教学的"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转向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去"做数学"的新的教学方式,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一、落实三维目标,实现知识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和倡导的内容,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片面理解,错误地将"生活数学"等同于"学校数学",出现了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倾向.对此我们认为要正确看待"生活数学",认识"生活数学"的必要性和局限性,以及"生活数学"与"学校数学"的不同点.要克服"生活数学"的局限性,数学教学必须回归数学本质,把"生活数学"提升到"学校数学",从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数学知识;从现实的生活问题中归纳建立适用的数学模型;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问题解决"是继"现代化"和"回归基础"之后国际数学教育界的又一潮流,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内核实质就是数学核心素养,而数学建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又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之一,高考对"应用意识"的考查将进一步反映对数学建模、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本文就如何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积极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置身于数学活动之中,通过"做数学"来体验数学,学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探索,进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主地"做"数学,将"学习"数学变为"研究"数学。把数学实验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探寻数学实验的开发与设计,推动数学实验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核心素养"是儿童数学素养可持续性发展的"营养基",是决定儿童数学素养特质的"DNA".从儿童数学素养的生成过程看,"核心素养"既包括立足数学的"学科素养",也包括关联学科的"跨界素养"以及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实践素养"等.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问题"为导引,以"数学活动"为载体,以"数学思想"为取向,聚焦、建构、夯实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数学味"却逐渐淡化,数学课丢了"数学味"。从数学情境中丝丝入味的"数学味",数学活动中津津有味的"思考味",数学思想中别有滋味的"内在味",数学文化中回味无穷的"人文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20.
"本色"的数学教学有两重内涵,一是"数学的本色",二是"数学教学的本色".本色的数学追寻数学思想的显发和儿童的思维敞亮.在"本色"的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数学味""简约性"和"动态化",以便给儿童提供"简约而不简单"数学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