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现象学有两种涵义,一种是现象学教育学,它是现象学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这类研究试图通过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研究教育实践中的个体体验,解释其中的本质意义。我们通过分析现象学方法自身的缺陷,论证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不可能是现象学的。教育实践需要另一种涵义的教育现象学,它是一门以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内容的科学。这里教育系统被定义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流动网络;教育现象被界定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及其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需要有一种知识论基础作为内在结构支撑.不同研究范式规定了不同的致思理路,形成了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多元研究视角.教育现象学提问方式从教育事实出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灵活地"看"教育和"问"教育的方式.教育现象学的问题意识引导研究者对教育现象的意义追问,教育现象学问题域则规定了研究范围和研究范式.教育现象学透过对问题的表述、分析与理解,实现教育意义的重构.以实践取向为基础的教育现象学,通过对教育现象"是其所是"的追问,形成一条深入"教育实事本身"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理论建构.从本体论出发,探讨如何从现象学的思想“看”教育学,旨在建构一门新型的教育学;从方法论出发,探讨如何用现象学的方法“做”教育研究,推动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2)意义探讨.教育现象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有何启示.(3)方法应用.国外研究注重将现象学方法运用于实际的教育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和应用取向.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前教育现象学研究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克劳斯·黑尔德的论文集<世界现象学>的一个评述.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现象学何以成为"世界现象学"?"世界"是什么意义上的世界?自然的世界?文化的世界?世界是一还是多?它包含哪些环节、哪些层次?以及"政治现象学"和"交互文化现象学"与"世界现象学"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象学视域中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实践主题,一直备受关注.在技术理性的主宰下,教师教育违背了教育应有的人文特性.教育现象学为教师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的人文视角.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成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认为,富于教育机智是其视域下好教师的标准,引导教师保持教育现象学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生活的敏感性并引导教师逐步形成反思力是培养好教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意蕴是以现象学的态度--"回到事物本身"来研究数学,追求"数学思想"的敞亮和儿童"数学之思"的显发与弘扬.实践中,通过儿童"生命·实践"的数学化活动--儿童的生命实践活动体验、生命实践活动建构、生命实践活动创造、生命实践活动表达,达成"儿童数学"的现象学旨趣--"面向思的事情".由此,现象学所带给"儿童数学"的绝不仅仅是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方法,而是一种"儿童数学"的现象学精神--回归儿童"生命·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之一的现象学,置于教育研究的语境内,回答这样一系列问题:在现象学的意义上,当“教育”被称为是“现象”的时候,意味着什么?现象与教育怎样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从教育学出发理解的现象学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学?采用现象学的方法对于教育研究者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终将现象学对于教育研究的启发定位在“学会看”,并主张以现象学的态度和精神来进行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现象图析学作为一种研究取向和方法业已被接受,但它与现象学的关系一直没有被彻底厘清,这妨碍了人们对它的准确理解以及对相关应用的指导.文章基于现象学(哲学)态度,分析了现象图析学与现象学的渊源关系,由此揭示:现象图析学在"聚焦二阶视角、文本处理、结果空间描述"三个方面继承了现象学态度,它是现象学态度指导下的面向人们体验世界的不同方式的实征研究方法.现象图析学在认可个体构造不同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学习者差异分析,不仅可以拓展教育研究范式,指导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也对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象学教育学运用于教育实践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和实践源于现象学、解释学思想,突出强调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教育学不能从抽象的理论中去寻找.而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关注时代的教育实践,关注现实并对其进行反思.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生活体验研究》和《儿童的秘密》等书近来在大陆相继出版,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育现象学的极大关注。人们对教育现象学很感兴趣,但又有诸多疑问。什么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做什么?如何运用教育现象学来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本文尝试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透视教育现象学——论教育现象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及其运动给当代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研究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它所开拓的研究领域以及它带来的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方法的变化。教育现象学是受现象学运动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教育研究新取向,它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学以具体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为研究起点,赋予生命体验以本体论地位;它努力克服传统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客观认识论,突出一种实践的认识论,即强调教育及其研究不可脱离情感意向、他人意识以及对践行的追求;在方法论上,它强调在反思生活体验的基础上,通过本质直观直接把握现象的本质。教育现象学理论的新颖性给教育研究带来了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范梅南的现象学教育学近几年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现象学教育学是什么,现象学教育学的基本理念及现象学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象学教育学著作中的故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存在是什么?客观存在不主观吗?主观存在不客观吗?教育如何看待存在?教育学如何叙说着存在?教育是否充分意识到了人的丰富而伟大的存在?存在存在着,存在着存在也.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象学——一门成人与儿童如何相处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梅南的《教学机智》、《生活体验研究》和《儿童的秘密》等书近来在大陆相继出版。引起了国内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教育现象学的极大关注。人们对教育现象学很感兴趣,但又有诸多疑问。什么是教育现象学?教育现象学做什么?如何运用教育现象学来从事教育和教育研究?本文尝试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7.
在兰格维尔德、奥克、范梅南等学者的推动下,教育现象学逐渐绘就了独具魅力的教育理想,具体表现为推崇规范性、坚持实践性、追求智慧生成等。这一理想将是引导教育现象学发展的必要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pedagogy in early years. The research considers the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that are held by a variety of practitioners in a range of settings.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articipant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dagogical value of technology by asking two questions. Do the participants follow policymakers who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pedagogy? Do the participants mirror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area by considering that ‘e is only best’ when it is applied to pedagogy to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The study is based in England and draws on the experiences of 16 practitioners who are working in either private or statutory nursery settings.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an inductive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that has gathered the participants’ views on the benefits of technology for pedagogy in early year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a range of personal,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participants’ pedagogy with technology. The article identifies the challenges that exist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se early years educators in this area of pedagogy.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的核心精神是意识现象学,教育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为直觉教育学。人的最宝贵的元素是意向性,为了保护人的意向性,人需要悬隔杂念,守护自己的赤子之心。为了重新恢复人的直觉和相关的智慧,教育学需要有新的转向即现象学转向。教育现象学的使命是重新恢复人的智慧。智慧诞生于空灵的直觉而并不来自循序渐进的积累。不过,人仅仅只有发达的意向性仍然不够。发达的意向性可以成全诸种神童的出现,但神童的出现如果以身体的孱弱、与他人交往的无能作为代价,反不如节制人的直觉,限制人的意向性,让人展开非意向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