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英语这门语言在创建全球社区和发展全球公民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语言的学习在全球公民教育中的角色不容忽视。要使全球化公民教育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探讨在何种情况下外语课堂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完成全球化公民教育。因此,全球化公民教育的活动定位在三个方面: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这些被插入现有的知识框架。研究设计了一些活动,尝试寻找哪一种活动在外语课堂的全球化公民教育中最有意义。可以从英语学习课堂上的教师、活动以及全球化公民教育的研究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2.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解读与实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的合格公民要有广阔的全球意识和全球事务的参与能力。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公民教育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性维度的拓展,通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育,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通过分析加拿大、英国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现状,得出了重视并积极开展全球公民教育已成为全球化时代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当以培养时代公民为目标。公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时代不同,公民的身份和素质要求不同。公民不是臣民,就在于他是一个权利主体;公民不是私民,就在于他参与公共生活。不同时代公民公共生活性质和范围不同,当代公民不仅生活在民族国家内,还生活在公民社会和全球社会中,因此,当代公民应当是权利公民、国家公民、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四重身份的统一。公民教育应该在个人生活、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国际生活中培养具有公民知识、能力、德行、能力的复合型公民。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倡和发展公民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对我国而言,公民教育也成为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由公民教育展开思考,参考、借鉴西方优秀的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模式,改善我国现有的公民教育现状,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公民教育体系,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李帆 《留学生》2011,(11):12-12
《留学生》:您认为,中外合作办学给中国教育带来了什么影响? 武斌:中外合作办学是深化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与重要途径。 我强调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开放的重要性,是因为中国正在全方位同国际接轨,深入交流,多层次互动。这就要求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能有全球眼光和世界公民意识,从而肩负起引领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任。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已不只是办好一所学校、一个项目,已成为我国整个对外开放事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潮流,很多教育专家对全球公民教育作出了探讨,这一研究课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公民教育中的一大热点。“全球公民”是由“global citizen”翻译而来,也有学者翻译为“世界公民”。香港学者李荣安与上海学者古人伏在合作研究全球公民教育时指出,要从小教导学生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7.
公民及公民教育之所以成为社会和理论关注的焦点,正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发展对参与这些发展的实践主体——公民的素质在教育领域的反映。这就是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公民教育要特别突出权利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建设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产生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需要全球公民。全球公民不仅生活在全球化时代,更要具有全球意识和人类关怀,并愿意为世界的和平与人类的发展、全球的公平与正义、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的行动。培养负责任的全球公民,是全球化时代赋予公民教育的新使命。全球公民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并愿意为全球和人类的发展而积极行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包括人权和人道主义教育、全球意识和全球责任教育、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理解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公民教育研究和实践蓬勃发展,然而全球公民教育实践的效果很有限.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探讨不能回避“全球公民教育如何可能”这一前提性问题.“全球公民”身份推衍困境、“在地实施”的“异化”后果让全球公民教育实施的可能性成为问题.环境问题既是一个“全球共同利益”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问题,为解答“全球公民教育何以可能”提供了较好的切入点.国际环境政治解释了全球环境治理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不合作与不平等状况.以全球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作为教育内容,全球公民教育具有批判性.批判的生态教育学成为全球公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形态.在既有的国家边界限制下,批判的生态教育学通过全球与在地的混合行动,让全球公民教育获得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发现,西方全球公民教育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不是一个单数概念,它是一个复杂、多元的话语,实践形式也不尽相同.根据其背后理念的不同,将西方全球公民教育可划分为能力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意识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政治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和批判导向的全球公民教育,并就其如何理解全球公民和全球公民教育及推行相应的全球公民教育实践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高校德育效果,公民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强化。原因在于:第一,从教学目的看,将要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大学生首先要成为合格的公民,这是高校德育必须达到的底限目标;第二,“自下而上”的对话式教学理念是公民教育的长处,它可以化解学生对传统说教方式的抵触情绪;第三,公民教育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强调适应大学生的心智状态,以智育手段提高德育效果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养成健康的公民心态。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变革呼吁新公民的产生。各种公民教育的主张也层出不穷,就其基本哲学立场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个人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与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这样两种类型.前者重在培养权利公民.而后者要培养的是责任公民。虽然权利与责任是辩证统一的.但是当前的基本现实是,出于一种矫枉过正的冲动,权利向度的公民教育在我国学界得到了极大地认可和张扬.而公共责任向度的公民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阐发,这种理论导向的偏颇必然带来公民教育实践的种种弊端.导致一种无道德的公民教育。文章将从分析责任公民的概念着手,阐述公民教育为何要培养责任公民.如何培养责任公民等问题.以期对公民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课程体系中的历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知识及方法关乎人们认识自我和社会的深度,关乎公民教育的质量,以至凡涉及人的权利、义务、道德、态度、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时,历史知识及方法就成了理解人、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之所以为人,除了历史成就的人文文化外,还因我们有推进自己的历史不断文明且更具智慧、更有道德、更为人道主义的愿望和能力。公民教育正是依靠这种愿望和能力养成有知识、有道德、负责任的公民。因此,与其说社会科教育需要包含历史教育——作为人的基本的知识素养,不如说公民教育要求社会科必备良好的历史教育——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与现代意识养成密切关联的一整套观念体系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4.
The global flow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purred much discussion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China’s the existing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s a space is negotiated a space in the current “ideoscape.”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s adopted to synthesize the literature coming from China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from an interpretive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findings suggest: (a) The territory of orthodox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being narrowed down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itizenship education is configured; (b)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represented using different images to delineate their distinctions; and (c) the introduction of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cludes many new topics and competencies that expands the current ideoscape.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ongoing debat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are deeply rooted in China’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which society tends to be separated from state. In negotiating its own territory, citizenship education reshapes China’s ideoscape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citizenship education should mak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facilitating young citizens in a reexamination of the values imbedded in political-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with a new social consensus being reach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逐渐步入公民时代,公民教育承担着国家构建和发展的艰巨责任。公民资格和公民教育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公民资格的法理确认是现代公民教育的基点,公民资格的充分践行是公民教育的根本诉求。回顾公民资格理论及其演变历程和公民教育发展历程,可以理清公民资格与公民教育的内在关系,从而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民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独立民主精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公民与公民教育入手,总结归纳了美国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培养途径,重在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现状和遇到的难题,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公民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公民意识及其培养受到政府、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调查访谈了解到,由于社会风气、流行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大学生公民角色意识比较淡薄。高校应该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建设大学生公民教育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如何致力于未来生活和人类拥有怎样的未来,理应是历史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全球意识、世界公民责任认同、世界和平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公民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全球公民素养培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和世界意识,弘扬时代精神,培养批判和理性思维,关注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关注全球利益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9.
叶飞 《全球教育展望》2011,(8):65-69,59
缺乏公民的主体性参与,公民教育极容易产生"疏离"的状态,即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与脱离。这种"疏离"状态由于违背了公民教育的实践属性和主体参与性,因此并不利于公民品质的培养,反而将阻碍健全的公民品质的成长。基于此,有必要建构一种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通过引导受教育者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社区公共生活以及更为广阔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之中,来促进他们的公民知识、公民理性、公民价值感和公民行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公民教育从"疏离"走向"参与",可以更好地体现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性,促进公民教育的实践回归。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中国“公民科”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由封建帝制向民主政治的转型中,伴随公民道德观念的滥觞,公民资格意识的倡导,公民教育制度的实施,"公民"概念这一舶来品最终落户中国。公民科取代修身科跻身国家教育课程体系,既是民主政治思潮在教育层面的反映,也是共和政体下教育对政治制度的回应,更是近代仁人尝试对国家层面进行"公民"意识启蒙的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