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自古以来,“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占有极为基础的地位。教育,通过“教”来化人、育人。教育,面对的是人,是有感情、有思维、有精神境界、有个性的人,不是材料,不是动物,不是机器人;而且教育所应达到的应是化育出好人、能人,而不是坏人、庸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  相似文献   

2.
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基生 《中国教师》2008,(23):25-27
<正>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不同在于:教育不是把人作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来培养,"人是教育的出发点"[1],人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促使人健全发展,培养具有自主的本体意义上的人始终是教育的理想。也可以  相似文献   

3.
黄婧 《新疆教育》2012,(15):153-154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真和善的。”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永远追求真善美、有着良好素质的人。中学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而首先是对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简论通识教育的历史嬗变和时代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是相对专业教育而提出来的,是对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一种反正。其内涵就是做人的教育,就是学生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而不是当作“工具”来培养的教育。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识”而不在于通“才”。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经济问题的寻解--评范先佐教授著<教育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本质上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经济是以利益或效用的增进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二同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教育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被视为一种经济生产(形成人力资本),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之事。对教育经济功能的高度重视并不是对教育崇高意义的贬低,并不是忽视教育的化功能。教育的功能从来不是单一的,事实上没有哪个社会像今天如此地重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讲经济的教育就不是现代教育。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从经济的视角考察教育,以经济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分析教育,教育经济学逐渐成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化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教育现代化并不是盲目地适应现有社会,而是确立自己的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规范社会的需求。教育现代化不仅是被动的过程,更是主动的过程;不是为了盲目地适应现代社会,而是要确立自身地位,在适应社会的同时,引导社会前进,规范社会需求。我们要利用教育的育人功能,加强综合素质和现代性“历史人格”的培养,把对人格完善、个性发展、超越意识、现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化教育的前提,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而现代性综合素质和历史人格则是现代化人才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教育感悟521:所有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无论多么花枝招展,都是坏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发展。如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你只有把人当成目的,他才可能有尊严。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认为教育产业化不符合中国的教育法和中国的国情,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不是私人物品;高等教育要走向大众化,但不能靠教育产业化来实现;要使每个公民都享受到教育,我们只能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办学、个人消费出资一部分为辅,来逐步扩大办学规模,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社本主义教育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本主义作为当前的一个重要思潮,给教育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社本主义教育把社会利益看成是高于一切的标准,把教育的目的仅仅定位社会的发展。它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对社会过分地关注,忽视了人的发展,从而导致对教育本质的遮蔽。只有正确地处理好社会、人、知识三者在教育中的关系,重视人在教育的中心地位,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教育活动,人的素质是一个以人的社会实践特别是以劳动为基础的教育过程、社会过程和历史过程综合运动的结果。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而不是一套具体的教育方案,应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和学新 《教育导刊》2001,46(21):5-7
主体性教育不是人们主观随意捏造或杜撰出来的。它是当代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中的折射,是教育领域对时代精神的积极反应。主体性教育把主体性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根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的理论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根本属性,发展人就要发展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作为发展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们都在不断地阐释着这一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这一问题一直没…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和重视体现个体价值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求教育关注人本身,而不是关注人以外的东西;要求教育关注所有的教育对象,尤其是需要教育给予关怀的人,而不是仅仅关注部分适合教育的英才;要求教育重视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协调性。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时期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是对教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机构,家庭和社会也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把教育子女视为家长的职责,所以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长仍然会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到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个性化的教育受到了重视,主张要更加重视每一个中学生的特点,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中学生各自的个性,根据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把个性化的教育看得过于重要,而对社会化的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制约了教育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社会化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中学教育来说,社会化与个性化哪一个更重要呢?首先是社会化,如果不是在社会化的前提下发展个性,那么无论他具有多么卓越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也不能使其为社会进步发挥作用。社会化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是关系社会未来的具…  相似文献   

16.
一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功能(推动社会发展)是教育的两个基本职能。但传统的教育实践(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人的个性发展的追求与对社会职能的追求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学校往往把有血有肉的受教育者 ,像对待工厂的自然物那样 ,单纯地作为实现教育社会目的的工具来塑造 ,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模子里面铸造出来的产品。从整个世界发展的经验来看 ,这种单纯的“社会本位”取向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社会的发展反而缓慢 ;而一个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社会却人才辈出、欣欣向荣且发展迅速。所以新世纪教育必须把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学说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质属性不是其生理属性,而是其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社会化”,即通过教育使作为个体的人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形式、手段、内容以及教育产品的质量,所以教育改革的突破应该首先是教育目的的突破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教育功能的社会属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生存的质量(精神的、物质的)。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时代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把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把教育功能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目的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教育不仅仅要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并使社会的进步同…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而不是人,离开社会抽象谈论人的培养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用虚无缥缈的“人性论”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混乱,甚至会产生消极的政治后果。我们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作为素质教育的指南。  相似文献   

20.
工具性教育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性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思想,它反映了支配当今教育的一种哲学理念。顾名思义,工具性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工具,把教育作为工具使用。它注重发展教育的外在价值,不把人作为主体来培养,而是作为无主体性的螺丝钉。在当今倡导主体性教育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