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拟情境,角色体验作文教学的策略,遵循马克斯·范梅南“生活体验”理论、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模拟情境,角色体验,探究想象,感受写作乐趣。游戏情境体验,顺应儿童之本位;画写情境体验,诗画一体激想象;故事情境体验,学生心灵的家园;戏剧情境体验,课堂舞台展天地;采访情境体验,实践感悟促成长。角色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激活学生“言语的冲动”,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促进学生表达。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学习包括互动式体验、情境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和艺术陶冶中体验。体验式教学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之一即是课程具有实践性,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立足实践,重视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展现学生的才能,从而感受劳动的欢乐。  相似文献   

4.
一、角色体验的特点及类型所谓角色体验,是指某种角色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即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实践是角色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活动的角色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验方式大致有:1.本位角色体验。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会是“孩子”,这都是学生的本位角色。体验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做个有心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实践,从而获得体验。如对打扫卫生加以引导,在学生内心即会产生多种体验:诚实劳动,珍惜自己或他人劳…  相似文献   

5.
对体验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崭新课题。体验教育就是指学校组织和引导学生亲身参加实践,从而使他们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健康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是在实践中的体验,这一根本原则突出体现了实践在体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而实践对体验教育的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体验教育以实践为动力方面。学生是体验教育的主体,他们在体验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离不开实践这个大背景。体验教育除了具有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教育主体的选择性、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标的导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统一性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进行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体验观,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体验观。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和体验。德育方法的尝试和实践,重心是突出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我校独特的主题月所形成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我校周边的良好资源,把学生领向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如:活动式体验、实践式体验、调查式体验、感受式体验、搜寻式体验等.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好风光,感受网络世界的美妙,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使学生写作时就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就得到进发,真知灼见就在笔尖流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数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做了大胆的尝试,提出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感体验;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魅力和灵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搭建探索的舞台,激发动机,树立信心,提供机会,体验成功,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相似文献   

10.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小课题研究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它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考察”、“实验”、“体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倡导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其特征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实现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3.
体验探究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探究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从体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框架结构和“工艺”流程等方面阐述体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前提,是能力生成的基础和决定性条件.体验是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在体验中,主体以自己的全部“自我”(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感受、理解事物.化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使学生的体验生成.这就要求教师变教学活动的主宰者为教学活动的对话者、组织者和促进者,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章以“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实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具体通过问题情境体验、学生的操作与实践活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体验等来积极开展体验性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魏剑婷 《山东教育》2005,(19):53-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个性化阅读的研究和实践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通过学生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大胆发表对文本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18.
高启山 《河北教育》2005,(11):31-32
作为一门以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为主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亲历真实的实践,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获取真实的体验,在现实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体验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个体经历事物的具体过程。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实践,即让学生亲身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学习不仅对学生的感知学习有帮助。而且还培养人的体验能力,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共同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高秀兰 《中国德育》2004,(11):51-53,45
经过多年实践探究,我校总结出了德育审美化“四步法”。第一步“设计活动”、第二步“形成体验”、第三步“反复实践”、第四步“宽泛评价”。四步法即以体验审美为主要手段,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美的体验,让学生在美感陶冶中,自觉自愿接受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听觉和视觉的记忆并不牢固,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东西才能记忆深刻,终身难忘。古语说:“情通则理达”,在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动情,运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使之动容、动情,自觉接受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