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隐性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隐性知识的特点出发探讨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移与扩散机制。主要探讨隐性知识转移的方式、知识转移的情景条件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长期以来只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忽略了隐性知识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势必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隐性知识的含义、特点和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和意义作了较为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隐性知识的概念,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的意义,列举出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化显性知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转换的角度谈图书馆知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创新产生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过程中。图书馆主要参与的是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换和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换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意义在于增强创新活力,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条件及其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阐述了隐性知识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作用,分析了影响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内外因素,同时提出了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知识管理与知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前提,探讨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并在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前提下,探讨了将知识评价纳入其整个过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知识评价的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KTSM模型的大学知识管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大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说明了知识转换是大学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提出大学知识管理可围绕“KTSM”模式完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管理,讨论了建设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网络信息平台是实现大学知识管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知识转移是图书馆基本职能的体现入手,分析图书馆知识转移的过程与类型,探讨图书馆显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转移的模式、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显性化已成为知识创新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迄今为止关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研究并没有达成共识,也缺乏对其已有研究的系统梳理,这阻碍该研究领域进一步发展.采用综合归纳法从三个方面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首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包括研究视角、模型、技术方式、障碍因素、策略措施五部分;其次,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总结;最后,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谈图书馆显性知识共享及隐性知识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构图书馆的实际,着重强调了在图书馆内进行显性知识共享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可行性、现实性,也强调了开发隐性知识,培养馆员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图书馆的根本功能是实现知识的有效转移。显性知识转移是图书馆知识转移的主体,隐性知识的有效转移是促成知识创新,增强图书馆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显性知识的转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断优化馆藏,激发图书馆员创新的智慧和能力,加强信息教育和技术培训是提高图书馆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知识竞争中,隐性知识能带来竞争的巨大优势。随着对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隐性知识的保护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文章探讨隐性知识的界定和非正常转移的形式,以及目前相关立法的状况,并就如何避免隐性知识的非正常转移和保护个人的竞争优势和利益提出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合作是团队有效的基础。传统研究往往侧重团队的外显合作,而忽视內隐合作对团队有效运行的重要性。知识型团队对内隐合作具有依赖性,从团队情境模型建立的视角出发探讨知识型团队内隐合作机制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团队内隐合作模型的运用以及有效性管理,以期促进团队内隐合作理论的研究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MOOC的知识转化功能存在不足,完善高校MOOC平台的知识转化功能,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方法/过程]采用理论移植、模型设计、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法,通过引入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分析高校MOOC平台知识转化的过程、要求及现状。[结果/结论]高校MOOC平台在知识转化中学习"聚落"的深度交流不足、记录学习路径的功能缺乏立体设计,据此提出游戏理念、尊重需求、人性化设计、获取分享方案、快速查询定位、立体化笔记等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科研用户群体知识需求的个性化和全局性特点,研究如何基于科研用户兴趣模型构建知识推送服务模式问题。[方法/过程] 通过梳理研究现状,从知识需求独特性和知识需求状态多变性两个视角进行"隐式+显式"科研用户兴趣模型与知识推送契合性分析。从个性化与全局化视角构建"隐式+显式"科研用户兴趣模型,并通过知识发掘与整合-知识推送-推送服务评价等过程为推送模式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支撑,满足科研用户特殊的知识需求。[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从个性化和全局化两个视角满足科研用户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相关反馈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个性化知识服务不够准确和完整的问题,通过引入相关反馈技术构建个性化知识服务模型,并进一步改进Rocchio反馈算法,提出一种根据用户显性和隐性综合反馈度来动态更新用户模型库的相关反馈机制,以向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完整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实验证明引入这种反馈机制能够提高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过程的知识地图的局限与隐性知识地图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基于过程的知识地图的假设出发,揭示其要么集中在显性知识的组合上,要么集中在隐性知识的外在化过程上,而对于知识共享的典型形式——隐性知识社会化却缺乏关注,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对基于过程的知识地图作了某种程度的补充和修正,提出隐性知识地图的概念,对它在克服上述局限方面作了分析,并对其构建步骤和应注意的关键点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