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动态变化趋势外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 B组十项全能比赛资料 ,运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建立十项全能多元回归预测模型。运用此模型不仅对我国大学生运动员 ,而且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各单项运动成绩的动态变化趋势外推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呈高度相关、准确性高且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确定多元回归方程中各预测指标相对重要性的传统方法具有模型依赖性特征 ,无法在多元回归模型衍生出的不同子模型中使相对重要性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Budescu(1993)近来提出的优势分析 ,则克服了上述缺点。优势分析将各预测指标对因变量总方差的贡献分解为已预测方差百分比 ,从而使各预测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得以更精确地表现出来 ;同时 ,优势分析产生的各预测指标的已预测方差百分比还具有模型独立性特征 ,不受多元回归模型中不同预测指标不同组合的影响。通过运动员生活满意感的一个研究实例讨论了优势分析的操作过程、统计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成绩预测的效果,建立人工神经预测模型,对铅球运动员的成绩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克服了多元回归模型和灰色模型需要事先确定数学模型的缺点,更为准确地映射出运动员素质训练指标与专项运动成绩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更精确地预测出铅球运动员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年6月法国国际田联十项全能比赛前3名运动员比赛成绩主因素的分析,探讨我国十项全能优秀选手齐海峰运动成绩增长的规律及其训练策略。研究得出:1.齐海峰的积分主要是依靠100m、跳远、400m,而铅球、铁饼与标枪等投掷类项目较差,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2.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齐海峰应以速度训练为主,将投掷项目作为十项全能成绩增长的突破口,重点发展专项能力与速度-力量素质。3.通过灰色预测程序GM(1,1)模型,预测2008年齐海峰的最好成绩将达到8478分,是2008北京奥运夺牌争金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5.
论1500米在十项全能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十项全能世界纪录进展的回顾和国内外十项全能比赛中几个典型实例等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1500米在十项全能比赛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十项全能的1500米有潜力可挖,从而引起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耐力训练的重视,激励他们提高1500米成绩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超声挤压轴类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合理预测,采用多元回归法、MLP神经网络法以及支持向量机回归法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将模型预估时所得数值与实际检测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学者借助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其预测的相对误差为5.2%;借助多元回归法构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准确度,其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最小值为4.92%。该预测模型可以进行不同参数下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内部结构,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级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差距.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中外运动员成绩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检验预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访谈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考察我国十项全能各单项成绩、世界十项全能各单项成绩,找出差距,对造成落后的原因进行探讨。并针对结果,提出发展我国十项全能运动的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的崛起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动态协调模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十项全能被誉为“田径之王”,技术复杂,难度大。虽然我国的十项全能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水平相差很远。本文运用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对中国及世界优秀群体运动员1986—1996年的平均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出了几点结论,为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最佳化控制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构建的技战术能力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效能,但BP神经网络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多元回归;(2)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一重要技战术能力为发抢能力,第二重要为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为第四重要能力;(3)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间存在补偿效应,各种技战术水平组合的比赛评定总分大于13分即可获得比赛胜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我国与国外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对比分析和研究,说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程度。从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发现,我国和国外的运动员同样存在着在1500m跑成绩较差的问题,希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对耐力训练引起充分的重视,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高大化趋势,我国明显不足;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好和耐力强等基本身体素质,我国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较大;制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为更准确地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灰色马尔科夫模型为基础,建立一种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根据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数据建立GM(1,1)预测模型。引入无偏灰色预测理论对GM(1,1)预测模型进行优化。构造等维信息模型,及时更新预测使用的数据以形成动态预测。利用马尔科夫理论对优化后的GM(1,1)预测残差值进行修正,得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相比,优化的灰色马尔科夫动态模型预测精度提高了37.03%,预测值拟合曲线更加贴近实际值曲线,预测结果有更高的可信度,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十运会与雅典奥运会男子十项全能决赛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总分、各单项成绩及技术等级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明显,在某些项目上差距更大;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的得分率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基本一致。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使相关人士认识到我国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现状,采取措施,尽快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多层次关联分析,揭示了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此进行讨论与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以求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最优化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女子十项全能特点及我国开展该项目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女子十项全能运动体现了田径项目组成的全面性、能力展示的全面性与技、战术运用的全面性三大特征,更能体现女子全能项目特点;当前女子十项全能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展,但运动员的强弱项分布各有不同,水平差距较大,项目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开展女子十项全能运动具有项目优势、成功经验、政策保障等有利条件。并对我国开展和普及女子十项全能运动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特别是力量因子上与国外选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水平偏低。明确一流十项全能选手的总体因子结构是以力量(绝对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十项全能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调节等提出建议:增强弹跳能力,提高耐力水平,注意力量性训练的合理把握。我国选手弹跳项目水平突出,应继续保持。注意科学选材,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应是身材高大、体重轻、速度快、反应快,动作协调的选手。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教育,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合理引进国外选手的训练方法,加强国内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相关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比赛成绩(192人次,总分≥8500分)的各单项间进行了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得出了世界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成绩主要以速度和弹跳为主,在保持各项技术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以耐力、灵敏和柔韧为侧翼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