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924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查心理控制源,自我交通感和自尊对羞耻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羞耻感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控制源呈正相关,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自尊呈正相关;(2)自尊对羞耻感与心理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之间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效能感对心理控制源和自尊、羞耻感之间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4)高、低自尊组的结构方程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全模型的基础上,高自尊组少了心理控制源到自尊的路径,而低自尊组少了心理控制源到自我效能的路径,说明心理控制源对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会受到自尊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内一外心理控制源量表对578名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心理控制源水平进行团体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此来探讨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量表上的得分与自我价值感量表上各因子得分均呈显的负相关;且高、低自我价值感组的大学生在心理控制源水平上的得分有极显的差异。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高低及其不同因子和层面与其心理控制源存在显的负相关.即高内控的大学生,其自我价值感水平也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使用Jason.A.Colquitt编制的测量公平感的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 Scale)对250名南昌某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在学绩公平感问卷与心理控制源量表的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t=-0.276,p〈0.01);②在学绩公平感的各维度上,程序公平感、结果公平感与心理控制源分别呈显著负相关(t=-0.253,p〈0.01;t=-0.136,p〈0.05);③不同的学绩公平感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差异(F=9.329,P〈0.01)。结论①当前大学生的学绩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控制源的水平更倾向于内控;②大学生学绩公平感及"程序公平"维度、"结果公平"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存在显著相关;③学绩公平感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的得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控制源与缺陷感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并分析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缺陷感量表和IPC量表对4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一是孤独感总分显著高于常模(t=9.86,P〈0.01);缺陷感总分显著高于前人研究结果(t=10.33,P〈0.01);内控性显著低于常模(t=-18.40,P〈0.01),机遇显著高于常模(t=4.09,P〈0.01)。二是对于男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和体能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0.29和-0.23,P〈0.05);对于女大学生,自尊、社交自信能反方向显著预测孤独感(β=-0.29和-0.38.P〈0.01)。三是缺陷感在内控性预测孤独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率为47%;而缺陷感在两种外控源(机遇、势力他人)预测孤独感中起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缺陷感对孤独感都有显著预测作用,缺陷感在心理控制源预测孤独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自尊、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10名重庆大学学生,进行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IP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1)该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92%.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偏执和敌对等症状上;(2)自尊、内控性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有势力他人和机遇则与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结论:自尊和内控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心理中介因素,所以提升自尊水平和培养内控倾向是改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人际关系满意感问卷,对2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处于中等偏上水平(M=2.52),人际关系满意感处于中等水平(M=3.49);(2)自我和谐与交往屏障、差异冲突呈显著正相关(r=0.479、0.483),与互相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呈显著负相关(r=-0.410、-0.237、-0.208、-0.356);(3)差异冲突、交往屏障、互相支持与大学生自我和谐回归显著(β=0.285、0.243、-0.167)。最后得出结论: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总体较好;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与自我和谐有关,其中差异冲突、交往屏障、互相支持对自我和谐回归显著,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较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用自尊量表(SES)、人际信任量表(ITS)、心理控制源量表(IPC)对河北省五所高等院校的1265名贫困生进行测试,浅析自尊在对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的中介作用,以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9.
研究使用廖友国编制的《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问卷》和赵菊编制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对219名福建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一般,情感投入最高,行为投入最低,户籍、年级和专业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满意感高,对人际关系的互利支持、外向干练、相似相容、道德素质感到满意,而对人际交往中交际屏障和差异冲突的不满意感少;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感.人际关系满意感及其部分因子与大学生学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相似相容因子对学习投入及其各维度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对经历相似性和心理关系相容性的满意感越高,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采取更多的策略,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校毕业生的自尊、应对方式和择业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运用自尊量表( 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择业效能感量表(CDMSE-SF)对河南省不同高校的178名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择业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无显著差异;毕业生的择业效能感与自尊呈正相关(r=0.487,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364,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165,p<0.05);高校毕业生的自尊(t=0.39,p<0.01)、积极应对(t=0.44,p<0.01)可以正向预测择业效能,而消极应对(t=0.22,p<0.05)可以负向预测择业效能;自尊在应对方式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2, P<0.01;β=-0.13,P<0.01)。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控制圈问卷和主观幸福感简易量表对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人际控制、社会政治控制、生活满意度和健康感受上差异显著;控制圈的三个维度与正面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面情绪显著负相关,人际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健康感受显著正相关;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所以,大学生的控制圈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与潜在的就业压力,这些压力阻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羽毛球专项训练可治疗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减轻应激反应、协调人际关系、强化自尊和培养意志品质等,它能全面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  相似文献   

14.
用“人格特质测评”、“人际关系心理行为问卷”、“社会适应能力测评”、“自信心测验”、“进取性测验”问卷对1018名师专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师专生人际关系困扰较为普遍,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否独生子女及专业类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师专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性别、专业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师专生的自信心在性别、专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师专生的进取性在生源性质、母亲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师专院校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帮助学生提高情商水平。  相似文献   

15.
单亲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本文采用《不安诊断测验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不同区域5所大学1000名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单亲贫困大学生在缺乏自我控制力、妄想与疑心倾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不良等五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比较显著,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据此,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单亲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现代网络实施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引导单亲贫困大学生踊跃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及自编校园社会关系问卷,采取因素分析、路径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分析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校园社会关系满意度和利用度的联系。结果表明,校园社会关系满意度和利用度对心理健康的贡献率为13.2%。社会关系满意度越高,个体越不容易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等行为。社会关系利用程度越高,个体越容易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行为。  相似文献   

17.
了解师范类专科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及量表施测的方法,对陇南师专754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第一,专科大学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值普遍高于同年龄组常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问卷调查显示,对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这与SCL-90量表施测结果是一致的;第三,量表各症状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大学生。师范类专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偏低,学校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学生相对剥夺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人际敏感性问卷,探究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剥夺感、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人际敏感性均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相对剥夺感对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和人际敏感性都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均能显著预测人际敏感性。应对方式在贫困大学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敏感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通过从认知改变、积极应对和人际互动等方面提升贫困生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personal group therapy designed to improve self-esteem and social functio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Participants with documented ADHD diagnose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self-esteem and social functioning at the initiation of the study, after 6 weeks, and at 12 weeks. Half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 12-week interpersonal group therapy while the other half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matched by gender and ag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rpersonal group therapy improves self-esteem, psychosocial competence, and emotional maturity, and should be a treatment op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ith ADHD.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采用郑日昌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848名警校大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影响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口学因素。结果显示警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家庭经济情况四项人口学因素对其人际交往能力有着显著地影响作用,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是否任干部情况对警校大学生的异性交往困扰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