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通过对《丰乳肥臀》英译本中关于汉语"心"的隐喻的翻译考察,发现译者基于英汉语"心"隐喻的认知相似之处和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英汉语"心"的隐喻在认知方面的相似之处,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隐喻作为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具有普遍性,跨文化的隐喻也表现出相似性;另一方面,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英汉语"心"的隐喻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好兵》和《黑暗的心》分别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约瑟夫·康拉德于19世纪左右发表的精品小说。两部小说作者有着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在经历了长久探讨和磨合之后,其世界观和写作技巧都有了惊人的相似。两篇文章皆以意象"Heart"为主线,诠释了作者们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1949-)和夏目漱石(1867-1916)作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位作家的生活体验中都经历过"孤独",并将"孤独"一词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挪威的森林》中通过细节描绘所流露出的多是普通人的孤独。而《心》则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先生以"心本体"构建了他的整个形上学。他继承了陆王心学,把它作为他理论的直接来源,同时借鉴了西方的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使得他的"心本体"论据有了明显的时代的特征。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心体存在之发现;心体超越之证明;心境关系之展开。  相似文献   

5.
护心符是古埃及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应用广泛、形制各异,蕴含了丰富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内涵。护心符在古埃及来世观念和现实政治中具有双重维系作用。在葬仪"奥里西斯审判"的不同阶段,护心符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体现了古埃及人追寻永生的诉求。在现世生活中,护心符满足了法老作为统治者维持秩序合法性的需要,为现世秩序的维护提供了一定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黑暗的心》是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本文通过解读《黑暗的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殖民者之间的关系、男女之间的关系、白人殖民者与黑人土著之间的关系、黑人土著内部的关系,及对叙述者马洛的描写来探讨康拉德的社会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7.
分析<孟子>中的心性学说,讨论<孟子>中的"心"和"性"的多层含义,探讨儒家哲学实现理想道德人格的机制.认为孟子谈到的心包含本然心、自然心、应然心三层内涵,性则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两种,理想道德人格的实现就是以本然心为基础,扩充至道德完善的应然心状态.孟子的心性学说为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优秀的古代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词汇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语料库为这一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备、可靠的材料。通过对平行语料库的查询,对比中文"心"和英文"heart",发现"心"的词义、搭配能力都比"heart"强得多。而作为一种方法,语料库的发展为外语学习、二语习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罚是指教师有意或无意地用不适当的语言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导致其外部行为出现不正常反应的一种惩罚方式。由于心罚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具有隐蔽性,所以心罚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个案访谈的方法,找出心罚在高职高专学校的表现形式,井在妒基础上,找出切实可行的防止心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赵琼 《职大学报》2010,(2):29-30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婚姻的故事》和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年代,但都围绕女性涉及到了"家"和"社会"的种种话题,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更能彰显其各自的独特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这两部作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视图”的画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对“三视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7.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