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踝关节损伤是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的伤病,尤其是体育院校学生该损伤极为多见。文章对体育学院在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踝关节受伤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分析,并指出产生损伤的原因及个人对待方法,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减少踝关节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访问法,对参加广西梧州冬训的七支女子足球队的145名运动员进行了踝关节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女足运动员的踝关节损伤率为33%。在踝关节损伤中,踝关节事韧带的损伤率为60.6%,且多发生在训练年限1~5年的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训练水平不足、局部负荷过重、技术动作不合理等。针对踝关节损伤的原因机理,提出康复和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武术运动员踝关节损伤与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2年度武汉体育学院和河南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医院受伤治疗过的武术运动员踝关节处受伤较多现象为切入点,浅析武术运动员踝关节处易受伤的原因,进而从相应产生规律找出预防对策,为减少武术运动训练损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体院学生踝关节损伤的调查分析及其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体院学生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特点、规律和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难度大是竞技健美操的特点之一,为了解并做到及时预防和减少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对参加冠军赛的前15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机体疲劳、带伤训练和对损伤方面知识了解不深是造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受伤部位的发生频率依次为脱、踝、腰、膝和足趾;各组织情况依次为韧带、关节和肌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膝、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引起篮球运动中膝、踩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方法,从而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效防止及减少此类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解剖结构及发生原因的角度上,分析研究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方法及其预防措施。以便更好地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卫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2006年山东省"学校杯"中学生健美操比赛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情况,对致伤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综合措施,以期减少健美操教学训练竞赛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从而促进青少年健美操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2002年"西部阳光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大赛的74名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对其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损伤的综合措施,以期使健美操训练更具有科学性,进一步促进我国大学生竞技健美操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析踝关节韧带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命名、分类、病因、检查、诊断、康复作了系统的分析说明.强调在损伤早期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结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及避免出现慢性踝关节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组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太极拳锻炼对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太极拳与其他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手段相比较,康复的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校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查阅了有关健美操教学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为依据,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课程的实验研究,建立了高校健美操选项课完整的教学体系,并针对男女生的生理、心理、形态特征,整理创编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学校健美操选项课必须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健美操教学应注重"本体感觉练习"和"心理激情练习",并把有氧练习、肌力练习和柔韧练习有机科学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BE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游泳过度训练的SD大鼠心肌局部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其同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训练心肌局部CK、AST 及其同功酶和SOD、LDH 活性显著性升高;过度训练导致心肌局部上述酶活性显著性降低。提示一般运动训练使心肌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加强,过度训练导致心肌发生过度疲劳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为了深入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动态,以Web of Science TM核心合集收录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III分析软件对1969-2015年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3317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力图揭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热点与演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有氧运动研究发展呈多项式函数增长趋势,研究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形成了以体育科学为主导的多学科交叉群,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有氧运动改善认知能力和心脏功能的效应、有氧运动训练与健康、运动风险、身体成份与身体负荷的演变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有氧运动研究不断引入到增强人体健康上,在研究演进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力量训练、运动强度、超重现象、人体的炎症问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随机对照实验和抗阻力训练逐渐演化为国际有氧运动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心肌细胞nNOS、eNOS和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有氧训练和大强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 n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有氧训练和大强度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iNOS 阳性表达也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并且有氧训练组大鼠心肌细胞的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强度训练组;有氧训练大鼠心肌细胞eNOS的阳性表达极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大强度训练组,而对照组则高于大强度训练组.提示心肌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时间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共招募54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抗阻训练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按照各自制定的运动方案运动18周;三组在饮食安排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分别在运动开始前一天及结束后的第一天对三组受试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四项指标检测,检测状态为晨起空腹;结果:有氧运动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练习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建议:18周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均能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单纯的有氧运动,抗阻练习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运动计划的制定应适当地融入一部分抗阻训练.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与骨骼肌葡萄糖转运通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40年的研究,现在已经证实不论是规律的有氧运动、剧烈的单次运动或者长期的抗阻训练,以及有氧结合抗阻运动训练都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症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整个机体的血糖清除能力以及增加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能力。在骨骼肌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涉及:胰岛素受体自动磷酸化、IRS-1/2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酪氨酸激酶激活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激活。而运动诱导的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能力提高涉及的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MPK、CaMK、MAPKs、PKCs以及SIRTs等信号分子。在此对近年来关于AMPK和CaMK在运动诱导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国内肥胖和超重现象日趋严重,运动减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氧健身操和力量练习方法,这两种训练方式如何改变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文章试图来给予正在利用这两类运动方式健身和减肥的年轻超重或者肥胖者一些科学建议,从而能够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和需求来科学健身。研究方法:9周训练时间,分3组平行进行,分别为有氧健身操组、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一般选在下午5点进行,每次训练90min,5次/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BMI,体脂率,最大摄氧量,耐力,握力和弹跳力,以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t检验实验前后和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有氧健身操和力量训练都能减少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BMI和体脂率,并增加肌肉量、握力和弹跳力,但有氧健身操改善受训者的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能力要强于力量训练。对于血清中的致炎因子影响来说,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有氧健身操能够降低致炎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但是力量训练却使致炎因子的水平增加。结论:建议想增加肌肉量的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在使用力量训练的同时,结合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方法,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氧训练对机体运动热应激下免疫机能与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选取45只分为对照组(A组)、热应激组(B组)、6周有氧训练组(c组)、1次有氧运动加热应激组(D组)与6周有氧训练末次加热应激组(E组),其余6只用-P*L酸阈强度的测定。各组实验后取血清测定IL-2、SOD、MDA水平。结果:(1)B、D、E组经高温暴露后,大鼠肛温迅速升至39.65±0.250C、41.02±0.140C与39.97±0.290C,均表现出呼吸急促、流汗、烦躁不安等,为典型的热应激症候。(2)B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MDA高于A组;D组血清IL-2、SOD、SOD/MDA均显著低于A组(P〈0.01)与B组(P〈0.05),MDA显著高于A组(P〈0.01)与B组(P〈0.05)。(3)c组血清IL-2、SOD(P〈0.05)、SOD/MDA(P〈0.05)高于A组,MDA显著低于A组;E组血清IL-2、SOD(P〈0.05)、SOD/MDA(P〈0.05)均高于D组,MDA显著低于D组。结论:运动热应激可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多,加重组织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损害,导致温度调节的信号通路中断,体温失衡,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抑制IL-2的分泌。IL-2可作为评价机体运动热应激下免疫机能变化的重要指标。有氧训练可拮抗运动热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选择年龄31~55岁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8人为实验对象。同时选取同龄的健康男性22人作为对照,抽取静脉血进行CD4 、CD8 及sIL-2R检查。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有氧运动,其中32人顺利完成运动后再次抽取静脉血进行CD4 、CD8 及血清sIL-2R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前糖尿病患者CD4 、CD8 无明显改变,但CD4 /CD8 明显降低,血清sIL-2R值明显升高。12周有氧运动完成后,糖尿病患者CD4 /CD8 比值明显升高而血清SIL-2R值明显降低。结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提高CD4 /CD8 比值并降低血清sIL-2R水平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