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茜草提取物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影响的机理,为茜草提取物作为运动补剂提供实验依据.利用AC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光光度计等,测定了运动训练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血糖(Glu)浓度、血红蛋白(Hb)、血清尿素(BU)、和肌肝糖原含量.结果表明:茜草提取物可保护重要器官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增加肌肝糖原的含量;可明显延缓大鼠运动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铝热反应实验的改进秦正龙(徐州师范学院化学系221009)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第20页,安排了铝热反应演示实验.用镁条和氨酸钾作铝热反应的发火剂,效果不是很好.首先镁条不能直接用火柴点燃,点燃时镁光刺眼,不利于学生观察;其次,实验前必须将铝粉、氯化铁炒...  相似文献   

3.
采用BE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游泳过度训练的SD大鼠心肌局部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其同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一般运动训练心肌局部CK、AST 及其同功酶和SOD、LDH 活性显著性升高;过度训练导致心肌局部上述酶活性显著性降低。提示一般运动训练使心肌有氧和无氧供能系统加强,过度训练导致心肌发生过度疲劳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药"肾气丸"对游泳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可以提高运动能力,促进人体疲劳恢复.韶关大学游泳队运动员16名,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肾气丸",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一个半个月后分别测定两组运动员安静、运动30min、运动60min、疲劳时的机体指标.结果显示:"肾气丸"可以稳定运动员血清胰岛素、血镁、血钾和血乳酸,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增加运动做功和时间.  相似文献   

5.
硼、镁、钙、锌、铁与运动关系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检索国内外十几年来的资料,就微量元素锌、铁、硼及宏观元素钙、镁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合成掺杂钾的镁铝水滑石氧化物(K-MgAlO)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通过程序升温试验对模拟柴油车尾气中污染物转化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K掺杂量为7%时,K以高度分散的颗粒散布于MgAlO表面;在K-MgAlO的作用下NO、CO和C3H6的转化率达到80%时其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43、335和298℃,碳烟的起燃温度从380℃降低到253℃。因此,掺杂钾的MgAl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MgAl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四效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运动大鼠肾脏和肌肉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训练导致的自由基增加是造成运动性疲劳、运动性贫血以及其它身体机能低下状态的重要因素.如何消除和抵抗运动训练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对运动能力的不利影响是当前竞技体育中的研究热点.本实验对游泳大鼠灌服六周中药以探讨中药对肾脏及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中药显著提高大鼠游泳的时间,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积极意义;2)运动训练引起骨骼肌、肾脏MDA生成增加,对这些组织细胞膜的损伤增加;3)中药灌服提高了大鼠股四头肌和肾脏SOD及GSH-PX的活性,促进骨骼肌和肾脏对自由基的消除能力;4)中药灌服有利于抵抗运动训练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对维持和提高运动能力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用无土栽培法研究了氮、磷、钾对潍坊青萝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浓度的增大而提高,130mg/kg、230mg/kg和330mg/kg三个浓度间萝卜硝酸盐含量的差异极显著;磷不足或过量使用均能显著地提高萝卜的硝酸盐含量,磷浓度80mg/kg时的萝卜硝酸盐含量最低;萝卜硝酸盐含量随着钾浓度的增大而降低,140mg/kg和500mg/kg处理间的萝卜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氮、磷、钾配合施肥有利于降低萝卜的硝酸盐含量。根据生食蔬菜的硝酸盐含量低于432mg/kg的标准要求,潍坊青萝卜无土栽培中的氮、磷、钾适宜施肥浓度为:氮(N)<130mg/kg、磷(P2O5)80mg/kg左右、钾(K2O)32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一次逐增强度运动血氨(BA)、血乳酸(BLa)浓度变化规律,旨在研究它们是否可以敏感的应用于监测不同强度的运动性疲劳。方法是对3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渐增负荷运动,测量安静时、每一负荷后及恢复期心率(HR)、吸氧量(VO2)、BLA、BA。结果显示:渐增负荷运动中HR、VO2、BLa、BA都有显著上升的现象;各级负荷时的BA浓度都与安静时浓度呈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当BLa为2 mmol/L时BA浓度为33.8umol/L,BLa为4 mmol/L时BA浓度为40.1 umol/L,低强度负荷时BA先于BLA出现明显的堆积。提示:监测较低强度的运动BA比BLa更为敏感;BLa结合BA指标能更科学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定义、产生机理、外部表现、检测手段以及恢复措施来探析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现状,从而希望得到更快消除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方法,以便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以及各项素质得到锻炼、改善和提高,更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现象,是限制继续训练的因素之一,因此尽快消除疲劳成为运动训练中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针灸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在分析运动性疲劳中医学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了针灸在消除疲劳中的多方面作用,探讨了其中的医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氧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以及按摩与运动后自由基代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氧自由基代谢理论,旨在为按摩消除运动性疲劳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运动后的抗氧化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运动疲劳前后,随意运动执行阶段脑区激活情况,探讨运动疲劳中枢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7名健康男性大学生一次性功率自行车力竭运动前后,进行手握拳运动阶段大脑功能活动的扫描。数据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获得随意运动阶段脑激活图,采用SPM软件对参与随意运动的脑区进行解剖定位,并对运动疲劳前后参与调控的脑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分析,寻找激活程度发生变化的脑区。结果:运动疲劳前后非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分别包括对侧初级感觉运动区、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小脑、丘脑、岛叶、纹状体及苍白球等,激活位点没有显著差别。但运动疲劳前激活程度显著高于运动疲劳后的脑区包括同侧基底神经节的丘脑和纹状体。利手执行握拳随意运动时大脑激活位点及激活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疲劳对参与随意运动控制的脑区位点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同侧基底神经节的纹状体和丘脑参与调控的激活程度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长跑运动至疲劳后血清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2名有体育特长男女大学生进行运动疲劳试验,分别在运动前、运动后立即及第2天取血,分离血清并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运动后血清酶活性均有明显升高,同工酶亦有变化,第2天逐渐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运动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组织细胞膜损伤,但这种损伤是可逆的,在短期内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6.
肌肉疲劳是指在进行肌肉收缩活动期间产生的做功能力下降现象,在运动过程中很常见,也是限制运动员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肉疲劳产生生物标志物可以评估在运动期间肌肉的疲劳程度和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肌肉疲劳主要是由于能量物质耗尽,氧化应激增加,炎症反应激活等机制造成的。此外,还涉及了脱水、高氨血症、线粒体生物发生和遗传反应,文章通过梳理,把肌肉疲劳的生物标志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肌肉功率输出测量、电生理测量、心脏功能测量和摄氧量等;另一类是侵入式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ATP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等相关的生化指标。以期对以后运动疲劳的诊断和新的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CFS的诊治及其运动处方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阅了近十几年的HIGHWIRE和MEDLINE上有关慢性疲劳综合症预后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介绍了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诊断标准及病理机制,同时对各疗法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科学的制定运动处方,采用"阶梯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疲劳程度,减轻并发症状,提高运动能力.同时没有任何副作用.建议采用"阶梯运动疗法"治疗CFS,并对运动疗法处方的构成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K+、H+与肌肉疲劳和肌电变化的关系,检测了同一批受试者200W和120W蹬功率车至疲劳前和运动后即刻、5min,10min、20min时,血K+、血PH值以及活动肌和非活动肌定量负荷等长收缩10s的EMG。结果表明,两次运动后血K+和AM-MPF、明显改变(P<0.001),二者高度负相关,并在20min时基本恢复。200W运动后20min内血PH值一直明显低于安静值(P<0.001),但在120W运动后无变化,并与肌电无相关关系。120W运动后20min内的IM-IEMG明显低于安静值(P<0.05)。结果表明,细胞外高K+是肌肉疲劳和AM-MPF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也是IM-IEMG下降的原因之一。H+不是疲劳形成的主在原因,并对肌电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支链氨基酸与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就支链氨基酸与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支链氨基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外周疲劳以及支链氨基酸的毒性等方面加以综述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支链氨基酸与人体运动能力关系密切,能够为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提供能量储备,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而且可以调节引发运动性疲劳的外周机制,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运动后补充支链氨基酸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但至于支链氨基酸对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及其抗中枢疲劳效应,在长期训练中补充BCAA是否有减少和修复肌肉损伤的能力,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以及服用大量BCAA是否对大脑和肌肉产生消极作用,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则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39名中外拳击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观察研究发现,在同等训练条件下,运动员间产生中医形体疲劳、脏腑疲劳和神志疲劳的结果一致(P>0.05),表明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具有极大的潜力,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