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本质内涵,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还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对于党的精神谱系架构,从内容上看,要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轴,以中国共产党精神核心要义为精神基因,以基于时代赋予的鲜活内容为中心词来概括和提炼;从底蕴上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主题和主线;从内涵上看,是特有基因密码形成的核心要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应时代之问而被赋予的鲜...  相似文献   

3.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反映时代内在必然性的,并将长期对人们的思想、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弘扬时代精神的奋斗史,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思想,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4.
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顽强拼搏、砥砺前行的独特精神样态和强大精神支撑,是贯穿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精神主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缔造一个组织、建设一支队伍、开启革命事业、进行自身建设,遵循着坚持斗争精神的历史演进。从青年、组织、民族、政党四个维度来解读,是正确把握新时代磨砺斗争精神的现实需要的关键。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必须学习科学理论以把握斗争规律,发挥组织优势以激昂斗争情怀,坚持人民至上以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方法以提升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5.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其最重要意义就在于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凝聚民族力量就要弘扬“二个精神”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疆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项工程的系统性和长期性,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以协同精神营造环境,强调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主导,反分裂教育是保证,把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有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渊源,并且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升华;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又是时代精神之显现。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精神深植在中华民族人民的心中,为人民团结一致提供精神支撑,不断激励着每个中国人为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民族之栋梁,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因此,要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不断筑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育...  相似文献   

9.
孔繁森精神既诠释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承载着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传承着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既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也演绎着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精神;既能感召新时代的有志青年饮水思源、崇德向善,也能激励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10.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当代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民族精神重德与知耻思想的演绎,是对以人为本、大一统和整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视图”的画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对“三视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7.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