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走训练对绝经女性密度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和作用。方法:筛选出36名绝经两年以上的女性,随机分为A(核心稳定性训练组)、B(快走训练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三组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BMD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标BGP、Ca、P、ALP、U-Pyd等。结果:(1)BMD变化:A组、B组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在实验后增加,C组略微降低但不明显。A组腰椎BMD增幅明显高于B组(P<0.05);(2)生化指标变化:A组BGP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略低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U-Pyd排泄水平略低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增加绝经女性骨密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使人体更多部位骨骼得到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越野行走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越野行走对老年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50名老年人被分为两组,越野行走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为越野行走.在运动训练结束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结果:越野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AL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越野行走能够增强人老年人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下肢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60名妇女被分为三组,毽球运动半年组、毽球运动一年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毽球运动。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下肢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钙(Ca)、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毽球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血清IL-6水平和TRAP活性显著降低。运动一年组效果最明显。结论:长期的毽球运动能够增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4.
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对照组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运动组,经12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的比例。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健身气功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4个健身气功组碱性磷酸酶(A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能促进骨密度增大,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5.
采用0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测定94位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健身锻炼女性跟骨骨密度指标:BUA、SOS、STI,按照5岁为一年龄段分为四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T、BGP、IL-6、TNP、E2含量.结果:不同年龄段人体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T-score值随年龄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血清BGP、AlP含量随增龄而升高,与BUA、SOS、STI骨密度指标呈负相关;BUA、SOS、STI骨密度指标与血清hCT、IL-6、TNF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E2含量呈正相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结论: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BMD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增龄呈现动态变化特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对老年男女人群长期规律性力量训练干预后,其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变化特征,为特殊人群科学健骨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老年健康男女自愿者各35名组成2个实验组,对下肢先后实施了传统力量训练和振动力量训练计划。分别在实验前、传统力量训练结束、以及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测量所有受试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的BMD。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传统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等部位的BMD有所提高,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无明显改变,L2-L4椎体BMD的变化无性别差异;振动力量训练结束后,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各测量部位的BMD均有显著性增长,其中L2-L4椎体、Wards三角和大转子BMD的增幅无性别差异,老年男性股骨颈BMD的增幅较老年女性偏高;此外,各测试部位BMD在振动力量训练后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结论:长期传统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老年男性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长期振动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老年男女腰椎及股骨近端区域的骨密度,且对骨密度增长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以及两者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方面的优劣。方法:在50~70岁年龄阶段内招募96名中老年女性(均为非体育人口), 随机将其分为广场舞组、太极拳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对前2组进行为期16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前后,通过Balance-check动态平衡测试仪测试所有受试者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时间为30 s。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实验前、实验后不同组间的差异进行检验,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的每一组组内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运动干预前,各组间的动态平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前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受试者组内在所有动态平衡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组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广场舞组和太极拳组分别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广场舞组与太极拳组在Score和Max Rot. Speed指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广场舞和太极拳锻炼均能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且广场舞锻炼的改善效果略优于太极拳锻炼。  相似文献   

8.
健身跑对老年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健身跑锻炼对老年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对18例从事健身跑锻炼男性老年人(健身跑组)和18例未参加任何锻炼的男性老年人(不锻炼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长期坚持健身跑锻炼的老年人CD4 百分比和CD4 /CD8 比值明显高于不锻炼组(P<0.05、P<0.01),CD8 百分比明显低于不锻炼组(P<O.05);锻炼组血清IgG、IgA、IgM在正常值范围内得以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不锻炼组血清IgM显著低于正常值(P<0.05).表明:长期健身跑锻炼对老年人免疫系统的增强、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衰老过程的延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运动对静坐少动中年女性心血管健康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为中年女性静坐少动者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方法:在控制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双因素后,通过对240名静坐少动中年女性进行为期3个月不同剂量的运动干预实验,并随机分成不运动对照组、30 min中强度组、30 min大强度组、60 min中强度组共计4组。运动强度包括中强度(40%~55%HRR)和大强度(60%~80%HRR)2种,运动时间也包括30min/次和60min/次两种形式。同一组内实验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双尾),组间比较采用釆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结果:只有30 min大强度组和60 min中强度组受试者的BMI、体脂比、腰臀比出现了差异(P<0.05)。结论:每周进行90 min大强度运动或者每周进行180 min中强度运动,对于降低肥胖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每周进行3次30 min大强度运动或每周进行3次60 min中强度运动在心血管健康风险方面的效益均比每周进行5次30 min中强度运动所获得的健康效益最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年和老年男女在抗阻力训练后,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BMD)和骨矿含量(BMC)的变化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各35名,以及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老年男女各35名作为实验对象,分别组成不同年龄及性别的4个实验组,对下肢实行为期5个月的抗阻训练计划,要求每周训练3-4次.实验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下肢12RM肌力测试,并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L2-L4)及股骨近端区域(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的BMD.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BMD与肌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较实验前下肢12RM肌力有明显增长(P<0.01);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等3个部位的BMD和下肢BMC总体上也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腰椎(L2-L4)BMD在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训练后身体各部位的BMD变化无性别差异,也无年龄差异(P>0.05);仅股骨颈部位的BMD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P<0.06).结论:青年和老年男女在5个月抗阻训练后,整体的股骨近端区域骨密度明显上升,其中并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仅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增长有青年较老年受试者偏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大学女生体成分与骨密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长春市大学女生的身体成分和骨量水平,探讨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和体成分分析仪对长春市251名大学女生的体成分、腰椎、股骨颈和Ward’S区的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相关分析显示总体重、BMI、瘦体重及体脂百分比均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排序为:总体重〉BMI〉体脂百分比〉瘦体重;经常运动女生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与较少运动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总体重可能影响女性骨骼健康;体育运动可促进形成较高的峰值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创编出一套适合中老年低骨密度者进行练习的"健身健骨操",并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设计编制适合骨质疏松人群的健身健骨操,通过实验对其健身效果进行评价。实验选取成都市40~65岁城市居民52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24周的健身健骨操练习,在运动干预前后,检测BUA、T值、Z值、体脂及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同时在进行健身操运动的过程中,采用遥测心率表对其心率进行实时监控。结果:BUA、T值、Z值、体脂实验前后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余指标实验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骨密度者通过健身健骨操练习,可以明显改善受试者的骨密度。提示,有规律的从事该操可以起到健骨的作用,同时对健康的其它指标也有改善作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人群运动锻炼的心率应控制在(120±10)次/min、不超过140次/min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运动结合药物对大鼠骨骼密度的影响,以60只SD雌性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去卵巢大鼠为实验模型,随机分成手术静止组(n=10)、手术给药组(n=10)、手术给药运动组(n=10)、手术运动组10只(n=10)和假手术运动组(n=10)、假手术静止组(n=10)。手术组为双侧去除卵巢,假手术组在卵巢附近去除与卵巢体积大小相当的脂肪。在手术1周后,运动组采用小动物跑台每天进行1h的运动强度为18m/min的跑步练习。跑台为水平状态,每周进行6d的跑步练习。给药组所给的药物为17-β雌二醇,剂量为5μg/200g体重,注射时间安排采用每周1、3、5,运动组先进行5d适应性训练,用水合氯醛麻醉并用电子天平称量出大鼠的体重。对所有的大鼠进行股动脉放血处死并取下大鼠的后下肢左、右胫骨、股骨,去除干净附着的结缔组织。把胫骨按编号放置在60℃的实验室烤箱烤12h后取出。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所有胫骨的质量,再用游标卡尺测出大鼠胫骨的长度,计算出左右胫骨质量的平均值等。对股骨进行浸有pbs溶液的纱布包裹后放在零下20℃的冰箱里保存。然后在实验室常温下解冻至室温时,用骨密度仪测量右侧股骨和第4腰椎骨的骨密度。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去除卵巢大鼠的胫骨的几何尺寸、股骨和第4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进行药物和运动干预的去卵巢大鼠与假手术运动组比较,其骨密度指标值没有显著性的变化。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17β-雌二醇和跑步运动对改善去势大鼠的胫骨长度与体重质量指数有意义;对改善去势大鼠股骨和第4腰椎骨骨密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分化和成骨能力、骨形成中的生物学调控作用以及运动训练的影响。方法:48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游泳组(S组)和下坡跑组(D组),每组16只。S组和D组分别进行游泳(45 min/d,5 d/周,共8周)和下坡跑(坡度-9°,45 min/d,5 d/周,共8周)训练。最后1次训练结束后,断颈椎处死小鼠,利用RT-PCR法检测骨中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利用SRB染色检测BMSCs增殖能力;利用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检测OB分化和矿化能力;利用Hologic Discovery A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结果:与C组相比,S组小鼠骨中Ihh(P<0.05)和Shh(P<0.05) mRNA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第2 d(P<0.05)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 ALP活性(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D组小鼠骨中Ihh(P<0.01)、Shh(P<0.01)、Ptch(P<0.01)和Smo(P<0.01) mRNA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第2 d(P<0.01)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 ALP活性(P<0.01)、OB矿化能力(P<0.01)和BMD(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与S组相比,D组小鼠骨中Ihh(P<0.05)、Shh(P<0.05)、Ptch(P<0.05)和Smo(P<0.05)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第2 d(P<0.01)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的ALP活性(P<0.05)、OB矿化能力(P<0.05)、BMD(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结论:运动干预可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BMSCs增殖和OB分化及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形成,且下坡跑作用效果优于游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适宜健身运动与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50名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6个月的健身运动(EG)、口服大豆异黄酮(SG)、适宜健身运动结合口服大豆异黄酮锻炼(E SG),测试锻炼后的瘦体重、肌力、腰椎骨L2-4的BMD和BMC、血AKP、ACP、E2.结果:E SG实验后的瘦体重/体重指数、肌肉力量明显高于SG,E SG的BMC与EG和SG比较具显著性差异;E SG的ACP活性明显低于实验前和EG和SG,而AKP活性的变化实验前后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小结:适宜健身运动植物雌激素复合作用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可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代谢,减少破骨细胞分泌和阻止骨丢失.建议防治骨质疏松的适宜健身运动宜选择跑步或低冲击有氧操结合四肢和躯干部的肌力训练,同时服用植物雌激素的效果比单因素防治骨质疏松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年龄和运动经历的体育院校女教师骨密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70名女教师骨密度进行连续3年的追踪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5~44岁、45~49岁和50~55岁3个年龄段女教师的股骨颈BMD之间有显著差异,而L2-4和Wards’BMD无显著差异;2)35~44岁和50~55岁运动女教师组的股骨颈和Wards’BMD值分别显著高于非运动女教师组;3)45~49岁运动组的L2-4、股骨颈和Wards’BMD值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组女教师骨密度;4)3年期间女教师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