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教育分权内涵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从其客体、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三个方面做出新的阐释。教育分权的客体是隶属于第三部门教育领域的一种公共权力,它包括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教育分权的授权主体与权力来源主体一样,都是政府。消解政府在公共教育权力配置中的垄断地位,重新定义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范式,是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的迫切需求。教育分权的受权主体是社会与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讲,主要考虑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事务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讲,主要考虑赋予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教育重建运动改革的核心是分权、放权以及将市场成分引入教育领域,重点是打破国家对教育的垄断和分解集权化的教育管理体制,以提高学校效能。它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造成了学校内部出现新的集权、教师的职业特性被削弱及教育不公平等负面效应,为我国当前教育分权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教育分权改革必须根植于中国国情,且不可移植或复制域外经验;教育分权与集权可以并行不悖,二者之间应建立一种调适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厘清政府与学校之间关系;推行清单管理方式;创新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权力在学校内部再分配;提升政府和学校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管办评分离的关键在于教育管理权力在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合理重构。现代教育治理理念下,政府、学校和社会都是教育管理权力的主体,但三者所拥有的权力性质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政府拥有的权力是行政性的,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学校拥有的权力在我国是准行政性的,具有微观的调节作用;社会拥有的权力是市场性的,具有监督与中介作用。要实现现代教育治理下教育管理权力的合理重构,必须坚持权责明确、权责非线性转移、分权立法、多元制衡以及权力重心适度下移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对“教育分权”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全球性主题,然而,对于教育分权及其有关实践我们需要进一步予以理性审视.分权并非与集权构成相反相成的平衡关系;实践中,教育分权易导致政府义务和责任的失衡,并不必然促进教育民主与效率,且易导致学校追求功利性、狭隘化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全球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行政改革中的分权现象及其成因,特别介绍国外教育分权运动中的几种常见表现:缩减教育的中央一级权力、下移权力给地方政府、校本管理、教育的区域性财政和课程的去集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教育分权的限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教育分权的有关问题 教育分权是指"现实背景中的规划者决定教育中的哪些要素(如资金、聘任、课程开发)可以分权,以及把权力分配到哪个阶层(地方、学区还是地方、学校)".[1]在实行教育分权改革的国家,教育决策权正由中央一级下放到地方、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手中.这种分权主要强调权力的多中心,即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用市场机制打破官僚机制,利用私人资本解决教育财政危机,提高教育质量.欧美各国实行分权的原因主要有:教育财政困难,利用私人资本帮助国家解决教育资金问题是许多国家进行教育市场化和教育分权化的初衷;追求卓越教育,"在欧美各国,学校教育传统功能的低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的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恢复和改善学校教育的传统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教育分权是当前教育管理改革中最为重要的政策选择与发展趋势,其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即自上而下的被动分权和自下而上的主动分权,前者更关注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行政权力,体现出强烈官僚制特征,后者更关注学校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当今教育治理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目前更多强调被动分权,即要求政府和教育部门给予学校以更多权力,增强办学自主权。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最为显著的政策和实践诉求就是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蕴藏着思维层面上的变革要求,亟需确立起现代大教育的系统思维模式,即需要采用系统管理思路来处理所遇  相似文献   

8.
教育分权的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分权的有关问题教育分权是指“现实背景中的规划者决定教育中的哪些要素(如资金、聘任、课程开发)可以分权,以及把权力分配到哪个阶层(地方、学区还是地方、学校)”。在实行教育分权改革的国家,教育决策权正由中央一级下放到地方、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手中。这种分权主要强调权力的多中心,即社会、政府、家长、学校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用市场机制打破官僚机制,利用私人资本解决教育财政危机,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契约学校与教育分权内涵的基础上,从契约学校出发,分析教育分权双方即政府与学校的权利、义务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明确在经济迅速发展、教育竞争加剧的今天教育分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教育改革30年来的教育权的结构与分配,可将其概括为纵向上的中央集权制与横向上的有限分权制交织而成的综合体.我国教育立法权由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共同行使,中央层次的教育立法进展较快,地方立法尚待发展.教育行政权的结构为中央集权型,但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又存在不同类型或程度的分权,集权与分权的特质并存于教育改革当中.教育司法权主要由地方人民法院行使,功能虽发挥较晚,但对教育法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待进一步拓宽介入范围并处理好与学术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起步晚、底子薄,主要靠政府扶植维持发展,在计划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时代,政府的扶持对高职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壮大,政府逐渐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阻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政府简政放权为高职教育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落伍的高职院校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面对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脱离政府,创新高职教育发展理念,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学校管理的"学校失灵"及出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等学校管理中存在着三股基本的力量:行政力量、市场力量和学术力量。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实现校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一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高等学校管理也会出现“学校失灵”。文章探讨了三种类型的学校失灵:学校行政失灵、校内市场失灵和校内学术失灵。针对学校失灵的表现和原因,文章最后提出了改革的出路之一是对高校进行社会经营。  相似文献   

13.
In 1985, the Chinese Mainland introduced a policy of decentralization in order to help facilitate the spread of basic education. By looking specifically at the developmental experiences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we can gain an in 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incurred under new education reforms. While undergoing decentraliza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s main responsibility was to implement the state directives and to act a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genc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level of decentralization in these two cities was situated somewhere between deconcentration and delegation. At the school level, the principal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disseminating the state’s requirements. Teachers had to firmly follow the state’s instruction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ther stakeholders’ roles were left unclear and informa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digenous meaning of education and an authentic social partnership can only develop if formal channels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which stakeholders can express their ideas on education in the locality.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政策经历了空白期、探索期、规范期的初级阶段以及高级阶段等四个演变阶段。研究发现:(1)在不同的阶段,民办教育的内部治理问题体现了政府与民办学校之间规制权的变化与反复;(2)教育权力经历了从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的下放,并且地方政府在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问题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政府对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政策的摇摆和滞后导致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轨迹形成了内在的管理制度安排,当政府重新对其内部治理进行规范时,这种外在制度更多地是以强制性的方式作用于学校内部,因此,更多地表现为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制度内化。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1998年,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至此,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简政放权"一直贯穿其中。对比这三个纲领性文件,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践,分析得出党的教育政策的简政放权之路是:中央向地方放权,更加明确更加系统;政府向学校放权,更加具体更加制度化;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范围更广更加规范化;强调组织领导,主导作用更加科学化;依法治教,教育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相似文献   

16.
赵瑞雪  靳玉乐  艾兴 《中学教育》2022,19(1):104-112
世界各国在构建基础教育监测体系上纷纷做着积极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构建以"消除教育不公平"为核心理念,遵循"循证决策"的监测取向,推动实现监测权力的去中心化和监测主体的多元化。基于此,国外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立足于三大观测点进行监测,即学生发展质量、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并凸显了监测方式的可持续性、监测工具的标准化和监测标准的连贯性。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监测体系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督政、督学、督评一体化的运行机制;赋权学校,激发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以教育监测信息化引领教育改革现代化;将"一贯式"测评结果作为完善监测体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教育生产函数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运用“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研究”项目2004年调查数据,采用教育生产函数方法和分层线性模型,对甘肃省农村初中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甘肃农村初中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在个体、班级和学校三个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学校同伴对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教师素质对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有重要影响;班级规模对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有显著负影响;分权管理制度对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有显著正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提高西部农村初中数学和语文教育质量提出以下主要政策建议: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代课教师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学校实施分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是两种基本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中呈现出从中央高度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到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高校和市场适度分权的周期性变革趋势。本文对高等教育行政体制的生成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梳理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变革的30年演化历程及相关问题,阐明我国高等教育集权与分权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经合组织国家教育改革中的放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蕊 《教育研究》2005,26(1):69-7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公立学校进行重构与放权的尝试,主要包括:重新定位国家的角色,中央政府权力下放;扩大下级中层机构对学校管理和监督的权力;扩大学校的自主权;扩大社区与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力几方面。改革之后,更多的权力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和具体的学校,在管理自身事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地方与学校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政府应该着重进行四个方面职能的定位:政策的制定应有利于支持权力的下放;关注加强学校能力的建设;严格的督导与评价;鼓励改革与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