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意义] 科学数据是科研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地方政府关于科学数据管理的政策导向,对档案部门制定科学数据管理与政策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方法/过程] 选取13份我国地方政府发布的科学数据管理实施细则,运用政策工具对其进行量化研究,分析目前我国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现状,从档案管理的视角出发提出有利于档案部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发展的启示。[结果/结论] 档案部门作为守护信息资源的重要机构,要发挥其在科学数据管理中的优势和特点,积极推动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促进科学数据归档政策制定,加强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基于文献数据对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方法开展系统研究,以便客观揭示和彰显期刊在决策、管理、公众等层面所产生的政策影响力。[方法/过程] 采用将政策文件、政策相关者分别与期刊刊载成果建立证据关联以评估其影响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构建包含政策研究指数、政策传播指数、吸引政策相关者参与度指数等3个一级、9个二级和22个三级指标的期刊政策影响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对期刊开展政策影响力定量统计。[结果/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有效揭示期刊尤其是政策型期刊的政策影响力,可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各类不同定位期刊的综合作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个人隐私保护是政府开放数据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美国政府开放数据实践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梳理,为我国开放政府数据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对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相关政策文本的收集,运用NVivo文本分析工具,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编码分析,梳理美国政府开放数据隐私保护框架,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果/结论] 从发挥多元主体职能作用、隐私保护评估系统构建、隐私数据利用治理、构建隐私计算模型以及法律保障5个维度来构建我国政府开放数据中的个人隐私保护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政府数据开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古籍保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基于国家治理视角进行古籍保护法治建设探讨,以助推古籍保护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方法/过程] 根据我国古籍保护治理和法治建设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古籍保护法治建设存在的制度法规盲区、法规碎片化、政策执行不力等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加强法治治理体系建设和提高法治的执行力,建议将古籍寄存管理等内容纳入保护法律条款,以推进古籍保护走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虽已出台政策对科学数据的管理、共享与利用给出了明确的引导与规范,但现有主流的数据管理平台架构侧重在对数据的科学管理,数据的共享利用效率不高,本研究在系统拓展现有平台的数据管理功能基础上,聚焦解决科学数据的共享利用难题。[方法/过程] 在广泛调研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厘清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困境,其次系统设计与阐释了全生命周期视域下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功能与特点,进而结合平台实例,详细描绘了核心功能的关键技术实现。[结果/结论] 以开放互联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为核心、以自助分析为特色,最终建立起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基础框架,并据此设计实现了一个全生命周期的人文社科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可为相关实践与研究提供特色案例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政策工具的识别与分析是政策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此项工作目前多以人工开展。本文运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政策工具的自动识别,以期提高政策工具识别的效率。[方法/过程] 设计与实施政策数据采集与清洗——政策工具人工标引——模型训练——结果解读的政策工具自动识别的实验流程,并以北上广贵四地的政府信息公开政策为例,对比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在政策工具识别任务上的性能表现。此外,提出整合政策全局信息进行各段落政策工具识别的方案,并通过实验证明方案的有效性。[结果/结论] 深度学习模型CNN在全量测试数据上达到76.51%的准确率,整合全局信息的CNN模型达到77.13%的准确率。而仅对模型的高置信度结果进行评估发现,整合全局信息的CNN模型在其中55.63%的测试数据上准确率达到了95.44%。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实用的要求,表明超过一半的政策工具标引可以借用模型的高置信度结果,无需人工复核。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研究政策工具的自动识别取得较好的效果,提升政策工具标引的效率,为大数据量的政策工具自动识别提供正面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构建面向数字人文的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可为开放科学、多学科合作、数据驱动时代的数字人文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方法/过程] 在分析数字人文开放数据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进行分析,进而建构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的模型框架。[结果/结论] 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包括数据人、数据资源、数据环境3个核心构成要素,在内循环和外循环逻辑下,涉及统筹协调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质量控制机制等内容。数字人文开放数据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聚力突破,从"数据供给"层面为人文研究范式转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在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战略资源的背景下,梳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揭示数据问题的研究态势,为透视数据驱动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窗口。[方法/过程] 以2010-2019年间与数据有关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分析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相关研究的机构及学科分布、关键词与主题聚类,对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项目成果间研究热点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探测数据赋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趋势。[结果/结论]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数据问题的研究以大数据环境、信息行为与信息服务、政府数据和科学数据研究为重点长线主题,以数据库建设及系统设计、媒体平台及服务和国际问题研究为次要热点主题,以融合多元环境、开放数据管理、延伸知识组织、智慧人文服务为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以欧盟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地平线2020"为例,介绍和分析欧盟科研数据管理与开放获取政策及其特点,为我国科研数据管理与开放获取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及其科研数据管理与开放获取政策进行梳理,概括其内容,分析其特点。[结果/结论] 实现对我国科研数据的科学和有效管理需要从战略层面制定国家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提供稳定与持续的经费支持,制定具有共识性和指导意义的原则与标准,加强对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相关研究及培训,发挥图书馆在科研数据共享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学术图书开放出版是近几年开放获取运动的一个新热点,其中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尤显重要,研究国外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模式,有助于促进我国的人文社科学术图书的开放出版。[方法/过程]对国外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图书的4种开放出版模式(免费增值模式、众筹模式、图书馆资助模式、教师职称补贴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其优缺点,探索适用于我国的人文社科图书开放出版模式。[结果/结论]对我国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开放出版的启示包括:从国家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免费增值模式;重视图书馆资助模式,建立全国范围的图书馆联盟,与出版社进行合作;教师职称补贴模式和众筹模式可作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通过跟踪全球开放获取发展态势,以期为我国的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以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为时间窗口,通过网络调研和归纳研究的方法,从开放获取知识库、开放出版、开放数据和开放科学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全球开放获取相关政策和实践进展,并对开放获取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归纳。[结果/结论]全球开放获取知识库从重点关注资源存储向资源利用转变;开放出版由通过政策促进规模出版转向价格和质量控制;开放数据关注重点从行业领域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发展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数据存储和利用等政策的制定;开放科学从制定理想规划和落实方案到不确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数据仓储进行调研与分析,探讨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方法/过程] 利用re3data.org开放数据仓储目录与注册系统,分析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数据仓储的建设年代、国家、机构、学科领域、开放程度等分布情况,并选取Genbank、Dryad、ArrayExpress、Purdue University Research Repository、Biosharing和dbGaP 6个典型的数据仓储,从数据获取、重用、存储等方面深度分析其服务内容和模式。[结果/结论] 美英两国引领着生命科学领域科研数据仓储的建设与共享,在国家层面和资助机构层面均制定了科研数据相关政策;国内可借鉴美英两国成熟的建设经验,加快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体系;资助机构应发挥引导作用,在服务内容及模式上推动数据管理与共享,建设具有领域特色的高影响力的数据仓储并集成数据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开放科学的实践进展与未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亮明  李洋  郭蕾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4):109-122
[目的/意义] 及时追踪分析国内外开放科学实践进展,可为科技管理部门调整开放科学政策、布局开放科学方向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过程] 对当前开放科学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四个方面的归纳:开放科学的概念内涵与现实意义、国外开放科学实践进展、国内开放科学实践进展、开放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结论] 开放科学是知识从闭塞走向创新的必然选择,国际社会已在开放科学战略、开放基础设施、开放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期刊等方面进行了良好实践;我国在开放科学的制度规划、文化营造、开放程度、品牌声誉等方面尚待提升;未来,开放科学将朝着全球化、FAIR化、生态化、云端化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能力与核心角色,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调研21所国外图书馆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设置、业务案例,从开放获取服务管理员、开放获取组织者、科学共同体支持者、开放知识培训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其核心角色。[结果/结论] 从制定开放获取馆员能力培训体系,营造开放获取服务环境,以及立足开放科学评价体系,培养科学共同体的开放获取素养两方面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培养策略,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以利益相关者——科学共同体为视角,分析S计划的政策演变,及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发展的启示。[方法/过程] 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追踪S计划的演进历程,对标志性事件的发生时间节点、内容及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梳理S计划的最新动态,包括S计划对科学共同体影响的监控框架、权利保留政策及钻石开放获取的新模式。[结果/结论] 聚焦政策的深层解读并挖掘内在动因,包括S计划被科学共同体的采纳受到资历、国别、学科的影响;科学共同体难以进行绿色开放获取存储;难以识别“掠夺性期刊”;影响学术出版自由选择。最后提出设置开放获取专员、制定APC相关政策、强化期刊出版机构质量管理、推进机构知识库的常态化建设等措施,以期对我国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为推动我国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的制定、实施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查阅文献与登录网站调查国内外44个机构实施强制性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的现状,从数据存储方式、数据权利、数据开放时滞、出版方式4个方面分析政策内容,总结政策特点,对国内强制性开放科学数据政策的实施提出建议。[结果/结论]强制性开放科学数据政策呈现制定机构类型多样、高校占主导地位、政策内容重点突出完备程度不足、数据权利政策制定呈现两极分化、利益协调政策缺失等特点。从政策的分层次制定保障一致性与灵活性、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利用数据所有权政策推动科学数据的公开、数据存储机构加强科学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机构从增值服务角度制定利益平衡政策几个角度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为开放资源集成服务、再利用服务提供权益保障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案。[方法/过程] 研究开放获取期刊集成平台的集成方式和服务方式,分析开放获取期刊集成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采集、组织、再利用权益纠纷,包括禁止机器自动采集问题、出版商数据库保护权问题、数据调用的程度受限问题等。[结果/结论] 总结当前国内外已有的信息资源使用政策、法律条款,设计OA期刊集成服务权益管理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前和出版商进行有效沟通,提供服务时原文链接的清楚标明,最大程度提供第三方数据调用等,为图书馆开展开放资源集成服务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