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肩关节脱臼术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期间从手术后到重返训练场间的身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安排。方法:借鉴重返赛场训练的方法手段,从康复医学、体能训练和运动表现等多学科角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比训练前后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功能动作筛查结果以及下肢力量爆发力测试结果检验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为个案分析重返赛场的可行性训练策略。结果:通过10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损伤侧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均有所增加。功能动作筛查分数降低。但损伤侧肩关节内旋肌力、腹侧核心耐力有所下降。结论: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重返赛场的训练策略为个案分析,探索从运动损伤术后至重返赛场训练过程的周期安排、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科学整合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不同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的帮助运动员恢复专项技术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游泳专项训练引起的肩关节旋转肌力变化,对参加夏季集训的27名高校游泳运动员(14名女性,13名男性)进行了肩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结果提示:肩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游泳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肩关节外旋(ER)肌力在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肩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本研究还提示游泳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应注重发展肩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坐式太极拳对Brunnstrom Ⅱ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脑卒中Brunnstrom Ⅱ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与对照组(N=1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30 min坐式太极拳训练,对照组进行同样时长的自由康复练习。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通过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及肘关节屈曲活动度进行康复评估。结果: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UE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及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显著改善(P<0.01),且实验组改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FMA-UE评分变化率、肩关节前屈活动度变化率、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变化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变化率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4周的坐式太极拳训练能够提高Brunnstrom Ⅱ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与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环抗阻训练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等动肌力以及有氧工作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在校非体育专项23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8周循环抗阻训练,对照组不训练。训练前后,利用IsoMed2000等动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肩关节、腰腹、膝关节等部位等速肌力;利用CORTEX MetaMax-3B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测试最大摄氧量的变化。结果:1.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女大学生左右膝关节屈伸肌群等动肌力均显著高于训练前,腰腹伸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左右肩关节屈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右肩关节伸肌群等动肌力极显著高于训练前;2.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女大学生最大摄氧量绝对值、相对值以及最大摄氧量出现时间均极显著高于训练前。结论:通过8周循环抗阻训练,能提升女大学生有氧耐力,增加女大学生膝关节屈伸肌群、躯干伸肌群、左右肩关节屈肌群峰以及右肩关节伸肌群的力量。但躯干屈肌群和左肩关节伸肌群作用不明显,今后应用该套循环抗阻训练方案,应增加躯干伸肌群和左肩关节伸肌群锻炼动作。  相似文献   

6.
摘要:慢性腰肌劳损是武术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本研究将20名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疗法与低频脉冲电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受试者的腰部疼痛明显缓解,腰部功能障碍基本消失,核心区肌力获得显著增强(P<0.05)。结论:1)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缓解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的腰部疼痛,增加腰部关节活动度,但在改善疼痛和活动度方面两种方法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2)核心力量训练法和低频脉冲电疗法均可增强患有慢性腰肌劳损的武术运动员核心区肌肉力量,但低频脉冲电疗法治疗后前屈和右侧屈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II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II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IV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II组、III组和IV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II组相比,I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III组相比,IV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肌肉力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iodex等速测力系统对 12名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外旋 /内旋肌群进行测试 ,旨在观察该肌群的力量水平及有关肌群之间的合理肌力比例 ,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 :广东花泳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平均功率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但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 3 0 0°/s速度下AP明显低于 180°/s时的AP值 :外旋和内旋肌群比值随测试速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广东省花泳运动员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基础力量较弱 ;左肩关节力量强于右肩关节 ,应加强右肩关节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9.
棒球投手专项训练引起盂肱关节旋转肌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参加夏季集训的23名高校棒球运动员(11名女性,12名男性)进行了阶段性盂肱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探讨棒球投手专项训练引起的盂肱关节旋转肌力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盂肱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棒球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盂肱关节外旋(ER)肌力在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盂肱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提示棒球投手专项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应注重发展盂肱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运用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12名国家二级水平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为期9周的力量训练实验,探讨振动训练对其肩肘腕肌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前后,上肢传统力量训练方案和振动训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效的,但振动训练对关节肌力的效果更加显著;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整体性训练,避免了传统力量训练中分解式训练易造成技术动作脱节和动量传递不流畅等问题,有助于运动员上肢肌群整体性发力水平的提高和动量的顺畅传递。根据振动训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将6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测试组(n=30);对照组仅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1次/日;测试组在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普拉提斯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腹肌和腰背肌进行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协调训练,1次/日,6次/周;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及8周时,测试组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RMQ功能受限评分及疼痛强度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减轻其功能受限及疼痛程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2.
新规则实施后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技是武术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采用现代化的训练手段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提高了其技术性和表演性,也相应加大了运动员的训练难度。由于新规则的制订与实施,在技术动作上更加体现武术的高、难、美、新等特点,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训练手段来预防损伤的增加。在武术的训练和比赛中,损伤一直困扰着运动员,并直接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的运用和发挥。通过对运动员损伤状况的调查分析,对损伤部位,损伤种类,损伤原因,损伤的多发季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为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效果、攀登技术高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是很容易损伤的,采用实验法,先对35名肩关节正常的高水平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专门力量训练后,然后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进行了等动向心力量测试,获得一套相对较完整的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的数据,从而对肩关节的内外旋肌群的生物力学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为排球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用最好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取得最好的成绩”实现在保护好运动员的前提下,提高竞技水平,通过总结髌骨软骨损伤对运动员的负面影响主要有2方面:影响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和运动成绩.分析排球运动员髌骨软骨损伤致因主要有:排球运动技术动作对髌骨软骨的损伤;身体训练动作对髌骨软骨的损伤.针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提出建议: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量,规范技术动作;结合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避免二次损伤;损伤后及早采取办法进行治疗康复;补充营养品预防髌骨软组织损伤;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8周常规康复处方和本体感觉加强处方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术后患者本体感觉和等张功率的影响,科学指导膝关节半月板术后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25名半月板术后患者,依照均衡原则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组(13人)和本体感觉加强训练组(12人),在常规康复训练(以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和本体感觉加强训练(以本体感觉训练为主)不同时间点使用BIODEX PRO 3 SYS测定膝关节被动60°位置觉(术前和术后4、8周)及等张功率(术前和术后8周),使用X-SENS测定运动觉(术前和术后2、4、8周)。结果:处方实施4周后本体感觉明显加强,4~8周变化趋势最明显。8周不同处方训练后,本体感觉加强组患侧被动60°位置觉和运动觉60°、常规康复组患侧被动60°位置觉均有显著性加强(P0.01),不同处方训练对患侧被动60°位置觉和运动觉60°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别(P0.01);常规康复训练和本体感觉加强训练均对患者患侧等张功率(伸/屈)有影响(P0.05),但不同处方训练对患侧等张功率(伸/屈)的影响无差异。结论:8周不同处方训练均能有效改善半月板术后患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同常规康复训练处方相比,8周本体感觉加强训练处方能显著改变患侧本体感觉功能;8周不同处方训练后患侧等张功率(伸/屈)均有显著加强,与本体感觉功能加强有关,应加强本体感觉训练在半月板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水平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参加中国棒球联赛6个队中的88名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显示出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以肩、肘、腰、膝、踝、手腕部位为多,其中肩关节和肘关节损伤与本项目运动特点关系最为密切;损伤原因中以疲劳性运动损伤最突出。建议在训练中应重视医务监督,保证充分合理的准备活动,发生损伤后予以及时治疗。主要对棒球运动员损伤部位中的损伤最为突出的肩关节和肘关节的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与预防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棒球训练与比赛中,预防和减少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CYBEX 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第九届冬运会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前四名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和分析,为教练员进一步了解运动员主要专项肌群的实际训练水平、潜在能力和不足,同时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四名运动员在各个速度下膝踝关节肌力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个人差异.  相似文献   

18.
优秀运动员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速测定正常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在运动员选材、安排训练计划、预防运动损伤与康复中使用BIODEX多关节测力及康复系统测定结果提供参考数据,测定了200名男、女运动员及20名男、女大学生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其中共采用了最大力矩等8项指标,为其中6项制定了运动员"评价表格".研究中发现,过去有大腿肌肉拉伤和膝关节损伤史的运动员,并不存在长期性肌力不平衡;股四头肌最大发力角度不同于曲绵域等人过去的报导.提出了某些专项运动员在肌力方面的特点及弱点,可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国家跆拳道队19名男性一级运动员做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蹬功率车30 min和蹬功率车30min后做PNF牵拉训练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案进行热身,训练结束后测试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以及肌电图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PNF牵拉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力量-时间曲线参数、最大肌力时肌电电压的影响。结果显示:PNF牵拉训练不能促进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时间曲线参数的显著性下降,但股直肌的肌电电压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规律以及愈后效果等.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100%;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滑囊炎、软组织挫伤为主;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膝、踝、肘、腕和肩关节等;运动损伤发生于日常的专项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时期.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性疲劳或运动量过大、专项训练过多、局部负担过重、自我保护意识差、心理状态不佳、带伤训练或比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