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5 毫秒
1.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南通市四所高等职业院校近两万五千名大学生为对象,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上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人数的29.8%,高于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18.3%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巢湖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农民人群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依据确定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巢湖周边地区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6%,偶然体育人口占14.5%,非体育人口占65.5%;不同类型农民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余暇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农民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农民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新疆16岁以上的哈萨克族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的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全部调查对象中体育活动参加者的比例为44.31%,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比例仅为14.90%。《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不够,被调查者中有43.36%"从来没听说过"。  相似文献   

4.
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人口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体育人口划分标准,皖江城市带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8%,偶然体育人口占14.6%,非体育人口占65.2%;不同类型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善度余暇时问的一种方式;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时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8所高等院校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每周参与3次以上体育活动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21.63%。教师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调查研究指出影响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并为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体育活动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城市老年妇女体育参与的心理需求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城市老年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老年妇女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需求在于心理需要,其次为生理需要。在城市老年女性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需要中,具体包括有社会交往、维护自尊、自娱自乐和休闲,其总体需求比例分别为社会交往占35.6%,出于维护自尊,获得尊重的女性老年人占25.2%,以娱乐为主的占21.4%,以休闲为主的占17.8%。研究显示,城市老年女性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锻炼其身体的同时,也慰藉了其心理,因而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深入了解父母体育行为对小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促进小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提高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方法:对天津市西青区四、五年级共计800名学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收集数据,结合文献资料法进行分析、数理统计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1)73%的学生父母的锻炼频次偏低,65%的父母次锻炼时长较短、总体锻炼量偏低,68.6%的父母依靠网络和电视作为主要信息来源。80.4%的学生锻炼频次为3次及以下,74.7%的次活动时长低于30min,将近68%的学生锻炼强度较低,39.6%的学生与父母一起参加体育活动。(2)兴趣爱好和体育意识观念是影响父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兴趣爱好(7.731分)、教师因素(7.561分)及家长因素(7.111分)是影响小学生运动参与的主要因素。(3)父母体育行为对小学生运动参与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p<0.01)。结论: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时长和强度均存在不足;父母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越多、参与频率越高、体育兴趣越大、体育动机越积极,小学生运动参与的表现就越良好,对于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临汾市尧都区老年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临汾市尧都区老年体育人口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在较好以上的达42.4%;认为锻炼效果比较明显的达60%。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活动场所以公共场所和附近学校场所为主,参加活动项目以跑步散步、太极拳、门球等几项活动量小且不受场地限制为主,组织形式以个人锻炼为主。临汾市尧都区老年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能增进身体健康以及体育在健身方面的良好效果。同时对影响临汾市尧都区老年体育人口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社会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十大社会阶层"为理论基础,对社会分层与社区体育参与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粤东地区社区居民经常在社区锻炼的占15.9%,经常在社区锻炼的比例较低;除了产业工人阶层和经理人员阶层以外,其他社会阶层对是否经常在社区锻炼的影响都不具有显著性;性别、年龄、余暇时间、体育情感对社区居民是否经常在社区锻炼有显著影响,而体育认知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提出了几点关于社区体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透视小城镇体育人口的现状.结果表明:以农村为中心的小城镇体育人口为5.19%,远远低于全国的体育人口34%(2000年);性别比高出中国现阶段体育人口性别比9.29个百分点;随着小城镇居民学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体育人口呈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段的体育人口呈马鞍型,教科文卫和管理人员的体育人口较高,农民比例最低;低收入、低学历和中年人群的体育人口增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不复存在,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城市各阶层居民的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体育意识、体育人口的比例、锻炼地点的选择、锻炼内容、体育知识的了解程度、影响各阶层居民参与体育的主要因素等等。针对我国各阶层体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要运用二手资料分析法对福建省三地市20~24岁成年人的体育锻炼特点进行研究,发现福建青年总体的体育人口率为21.5%,超过一半以上人口虽非体育人口但有基本锻炼习惯,近三分之一人口不锻炼,而教育程度、性别、城乡地域是影响福建青年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贵州省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贵州省16岁以上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为18.52%,其中,汉族比例占75.24%,少数民族比例占24.76%;城市人数比例为88.76%,农村人数比例为11.2%;在职业分布中,农民比例占2.12%等。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产业、强化推广农村全民健身运动、有效解决民族农村地区体育活动资金不足、加速培养民族农村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北农村体育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本文采用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苏北农村地区中标准体育人口仅占7%,近似体育人口占10%,偶然体育人口占6%,纯粹非体育人口高达77%。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健身意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农村村落体育人口比例为3.92%,大大低于辽宁体育人口的比例;半数以上的农村村落居民为准体育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收入较少、缺少组织指导、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其转化为体育人口的主要原因。依据上述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户籍居民以街道、乡镇为抽样框进行 了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本研究专门对北京市女性市民的体育活动参与、中断和不 参与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女性市民16~70 岁体育人口 为38.9%,体育人口率随着年龄段的增长而增长,但61 岁~70 岁女性市民的体育人口有 所下降。非城六区体育人口高于城六区体育人口。女性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前三位目 的是增强体力与健康、消遣娱乐、防病治病;工作忙、家务忙、生病是制约女性市民参与 体育活动的前三位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自编《基本状况问卷》调查某体育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成因。结果显示,新生一类学生94人(占18.11%),二类学生137人(占26.40%),三类学生288人(占55.49%)。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所区别;非体育专业、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同。对录取志愿感到满意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对录取专业感到不满意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后的心理体验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但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每次活动持续的时间对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不大。锻炼后感到愉快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锻炼后感到不愉快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女大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体育锻炼,以需要层次理论和目标定向理论为框架,采用锻炼需要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及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48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女大学生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间的关系,构建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锻炼需要-目标定向-体育行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具备多维度需要、高自我定向、低运动量特征;锻炼需要和目标定向各维度均与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其中,任务定向与高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自我定向与低一级锻炼需要密切相关。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女大学生的目标定向(任务定向或自我定向)在锻炼需要解释体育行为时,具备部分中介效应,其效应值占总体近16.67%。  相似文献   

20.
随机整群抽取湘鄂渝黔边区14个县(市)20~70岁农村妇女2244名,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域、农村妇女人口学特征、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为28.7%,锻炼时间每周3次以上仅占4.23%,农村妇女具有尊重民族习俗、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交流合作的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认同,以舞蹈类、休闲娱乐类项目为主,锻炼时间主要选择在民俗节庆和乡镇集会,以参加村镇集体活动和朋友共同参与的形式锻炼,没有体育消费占58.2%。自我评价好、生活满意度高、体育锻炼价值认同、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家人和社会支持等社会文化因素支持农村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结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锻炼项目选择突出女性特点、地域文化和年龄特征,受到个人、家庭、文化习俗、体育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