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现状以及体质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大学生大部分的体育态度基本处于良好水平,即体育态度积极,且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体育锻炼现状不是令人满意,这与一部分大学生体育意识不强有关,也与本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紧张有关。由此提示在今后的体育教育当中,对运动不积极的学生要在体育态度上加以引导,还要加强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态度、兴趣与体育锻炼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态度、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态度处于良好水平;体育兴趣水平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体育态度没有关系,而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提高体育弱势群体的健身意识必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播对河北省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研究了大众传播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指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大学生体育态度和行为与大众传播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北农村体育人口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本文采用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苏北农村地区中标准体育人口仅占7%,近似体育人口占10%,偶然体育人口占6%,纯粹非体育人口高达77%。不同体育人口类型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健身意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态度现状,探讨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体育态度调查问卷》对随机抽取的465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对调查与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学生体育态度总体上比较积极,但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三者之间不平衡,体育认知水平得分较高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得分较低。大学生体育态度总评与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5,P0.01)。但体育认知与体质健康水平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体育情感、体育行为意向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之间呈中度到高度相关(0.40≤r0.80,P0.05或P0.01)。结论:培养正确、积极的体育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提高体育行为意向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院校大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大众传媒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获得体育信息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与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的相关程度最大;男女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6所高校大学生的体育观赏态度、行为及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观赏活动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沙市大学生对体育消费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体育消费结构分布不合理;经济条件,消费观念时间和体育设施等是影响长沙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我国下岗工人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透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检索,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下岗工人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下岗工人体育态度良好,认知明确,有较高的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意向,且体育需求呈多元性发展趋势;我国下岗工人体育人口明显低于国家体育人口比率,体育行为严重缺乏个性,且项目单一,我国下岗工人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反差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图从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特征、功能和目标等内容入手,结合对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的现状调查,初步设计了高师体育隐蔽课程促成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养成的具体实施途径.具体方法是: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正确认识与重视;优化体育隐蔽课程实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评价方法;发挥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包括体育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保健能力、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等。这些体育能力主要受到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教育和家庭体育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课外体育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南大学9499级入校新生体能测试状况进行了分析。大学生身体素质呈逐年下降的情况警示我们:对于一、二年级的大学生,仅靠每周90分钟的体育课,难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学到若干项体育技能的艰巨任务;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外体育则成为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和技能的唯一途径。课内体育是课外体育的基础;课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续与补充。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很多大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一现象 ,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符合学生个性的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剖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关系,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服务于大众体育主要途径:1)完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2)深化体育教学改革;3)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鄂西少数民族地区所在地的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鄂西广播电视大学的弱势大学生即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即有生活保障的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状况进行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同一测试指标,弱势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关注弱势大学生体育活动状况,帮助弱势大学生解决体育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减小弱势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的体育差距,对我国未来高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区体育项目开发过程中,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终身体育和娱乐体育指导思想对体育项目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在它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内容生活性原则、功能综合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以竞技体育项目、民俗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户外运动和人体解剖学知识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提高体育项目的数量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运用理论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方案及效果、体育教学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符合当代大学生生理、心理和身心健康以及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体育教学俱乐部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上形成了"三个自主、两个结合、一个打破"的体育教育新格局;体育教学俱乐部,实现了体育课、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机结合;体育教学俱乐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调查表明学生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俱乐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的特点,以便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福建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备因素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在消极因素上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三、大四的学生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大一学生;4)不同生源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趋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62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均认为,能够激发起自身竞争欲望;2)关于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竞争可其个人竞争意识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加趋于认同。这与女生参与体育的动机有关,其动机更多出于健身,而非竞技;3)对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竞争意识能否向学业和未来生活中迁移,男生观点均衡,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女生持消极态度者也比男生多。可见女生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竞争意识,在强度和持久度上都逊于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