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成功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译者本人对原语文化的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是否达到或最大限度地达到原作者的理想读者的水平;二是译者能否完整并准确地传达原语文化,使读者在领会译文的同时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本文旨在讨论文化缺省这一交际双方预设的情境认同如何在惯用语的翻译中得到补偿,以及如何补偿才能忠实原作同时兼顾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愈加密切,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接受审美与散文翻译的具体问题上进行探讨,以刘白羽的散文《日出》的译文为例,分析在接受审美理论下如何进行散文翻译。研究发现,审美视角下的散文译文语言表达应自凝炼,此外在忠实原文的同时也要注意保留原作者的写作风格。译者在散文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读者期待视野,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完成一部成功的散文译作。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实践出发,探讨了翻译过程中信息在“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链上传递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把译者同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表述为“一仆二主”,并且提出了翻译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过程涉及译者的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汉语成语翻译中形象语言的处理是成语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既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更涉及到两种文化背景。在汉语成语英译的理解阶段,译者要充分激活与文本相关的图式,同时也要充实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图式。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表达阶段,译者要做到激活译文读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还要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图式,以致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中心地位,翻译其实是译者进行选择与适应的一个过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守"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旅游景区公示语的译文语言要简洁达意,能够体现译者进行三维选择与转换的能力,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8.
"关联理论"的焦点是认知与交际,认为翻译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文本语境追求译文最大趋同度的动态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如何用较小的处理努力,使读者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分析梁实秋的莎剧译本,并且发掘出译文与原文在译本的文体选择,人名的翻译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首先,"结构对象与语境相互适应原则"要求译者具有翻译的语篇观和社会文化意识;其次,"动态适应原则"促使翻译研究深入到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揭示三者认知语境的文化机制对译文操控的影响;最后,语言选择的意识突显性体现了语言交际中的"最佳关联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小说经验和现代小说修辞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它是古希腊修辞理论和诗学理论的光大和延展,是现代修辞研究复兴的结果。小说修辞是小说家为了控制读者的反应,“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价值观念,并最终形成作者与读者间心神交契的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的相应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活动,作为实践,能显示作者某种意图和效果动机。  相似文献   

12.
礼貌的语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从意义入手,在对礼貌原则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把礼貌原则由日常对话引入书面语篇研究的可能性.并对语篇中的常见的礼貌手段进行讨论.意在说明,在正确理解话语信息的基础上,读者还应准确理解作者对话语信息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将交际看作一种认知活动,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出发,揭示交际规律。关联理论使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会话含意推导摆脱了Grice合作原则的束缚,也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礼貌现象,为跨文化交际中话语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有助于解释跨文化语言交际活动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理论课程,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理论职责。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素养,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增强教学实效性,落实好教学点线结合、主次结合、详略结合的“三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  相似文献   

15.
书法欣赏与美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书法欣赏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在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由书作的意象,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因此,书法欣赏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6.
导游词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领域,以服务游客为宗旨。根据关联—顺应理论框架,翻译是一个原文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认知相互作用的动态交际过程。译者需要解读原文并产出译文,需要做到:寻求原文最佳关联,顺应译语游客物理世界;传递原文交际意图,顺应顺应译语游客心理世界;减少信息理解负担,顺应译语游客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教学中的“两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目前体育教学工作中该两方面作用的混淆.并就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者在教学中的关系作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读者反应批评以重视阅读主体的能动性著称。在不同哲学与美学思潮影响下,读者反应批评内部又有偏重作者、偏重读者以及调合作者与读者的细微差别。从意义的本体论认定和阅读的方法论选择两方面对以阅读主体能动性为焦点的分歧展开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文本意义的丰富性和阅读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ABB式重叠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宋代汉语语法代表文献《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宋代卷)[1]中的ABB式重叠现象进行考察,认为它们的内部结构和语义关系多样,最主要的附加意义是形象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程度变化的意义存在于部分ABB式重叠中。它们的语法功能主要是作谓语和定语,“de”尚未发展为状态形容词的形态标志,宋代的ABB式重叠还处在由非固定形式的短语结构演变为凝固形式的状态的选择淘汰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