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文学翻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由于其特殊的限制因素,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评价标准和翻译策略与传统的文学翻译大不相同。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认为理解即翻译,主张采用补偿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难点问题,对影视字幕翻译有很强的解析力。基于阐释学翻译理论,译者可以根据字幕翻译的特性灵活采用补偿策略来提升译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影视字幕翻译是一个新领域。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展,影视字幕翻译呈现出多样性,既有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独特性。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应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字幕翻译应以观众为中心,受屏幕所限,字数应简洁、凝练,同时又要传达出源语的语境、语气和人物要表达的语义。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以《老友记》第七季的字幕翻译为案例,总结出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视角下准确、简洁、瞬间易读性三个原则在该字幕中的体现。同时,笔者根据纽马克对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定义分析了该理论指导本字幕翻译的可行性,发现在语义翻译指导下译文可采用音译、直译策略,交际翻译指导下则可运用意译、替代、增补、减译的策略。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翻译实践中不是完全孤立的,应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既忠实原文又考虑观众对字幕的理解期待,以本土化的形式传递异域文化。  相似文献   

4.
功能派翻译目的论主要包括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强调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Tony Rayns灵活采用浓缩,归化,异化等多种翻译方法,使译文简洁易懂,流畅自然,并适当保留了一些中国特色文化,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有效实现了字幕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功能理论认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翻译策略。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明确、译本须遵循固有的行文格式、是一种注重原文和译文功能对等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典型汉译英译例表明在具体实践中,根据委托人的翻译要求,以译文功能和读者期望为导向,有助于译者摆脱原文表层语言的束缚,创造性地运用以归化法为主的套译、增译和省译等策略,这样才能译出专业规范的文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招投标文件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6.
韦努蒂提出译者的隐形以及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等概念,这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文章以莫言先生的《养猫专业户》及其译文为例,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及译文中如何使译者身份得以彰显等问题做了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通过对源语与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译文中这两种翻译策略会交替出现,并非一种策略从一而终,并且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合理的使用当中均可以使译者身份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两种英译本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杨译本主要使用的是异化策略,霍译本以归化为主.根据目的论从译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两种译本的翻译目的,论证两位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文章对《大学》的四个英译版本,即理雅各、马礼逊、马歇曼、林语堂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四个译本在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句子结构,句意传达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由于四位译者由于各自的翻译目标,译文读者不尽相同,他们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文章认为理雅各和马歇曼的译文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而林语堂和马礼逊的译本采用的是工具型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日益多元化,旅游产业也如商品需要有效的宣传广告。旅游宣传片的译文质量对于旅游景点的宣传作用意义重大。语篇视点的连贯可以更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文化情趣。本文将从译者角度,以网络播出的合川、北京、张掖、西安旅游宣传片英译字幕为例,探讨旅游翻译文本中时空、观念、叙述、知觉视点在翻译生态环境下的"适应"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珍妮·凯利、茅国权英译本《围城》中的讽喻的深入研究与剖析,从译文选词、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形象再现等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表明,哲学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于解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译者在处理讽刺性比喻修辞手段时,为了保留原文的特色,采用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加注和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们的翻译思想,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字幕翻译作为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在影视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电影《1942》的字幕翻译为个案,探讨字幕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及补偿策略,提出用归化添补、异化添补和删译的策略来使观众付出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中西文化的共鸣。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为了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交际,译者在译文中往往会采用显化或隐化的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从而获得最佳关联,提高翻译的效度,顺利完成翻译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文本意义的实现有赖于作为读者的译者的理解和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融合读者的期待视域,同时也要留出一定的审美空间,把握译文与读者的审美距离。笔者探讨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运用问题,论证了接受美学在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读者的反应。接受美学强调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旅游文本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避免以文本为中心,而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等因素,实现译文和译文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从而提高译文质量,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应打破对源语字字对应的束缚,以忠实源语信息为原则、满足译文委托人为导向、准确将信息传达给译文接受者为核心目的。应用文本翻译的特点恰恰与功能翻译理论不谋而合。因此,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信息型""诱导型"和"表达型"应用文本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合理的翻译策略,得到信息更为准确的译文。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的焦点是认知与交际,认为翻译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文本语境追求译文最大趋同度的动态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如何用较小的处理努力,使读者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分析梁实秋的莎剧译本,并且发掘出译文与原文在译本的文体选择,人名的翻译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7.
跨语境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是学界争执不休的话题之一。不同译者对诗歌语言、文体、风格以及文化思想内容的处理策略各不相同。由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差异,翻译活动的可接受性与译文的充分性不可能完备,只能通过种种翻译策略实现译文语义功能的补偿。文章以语言、文体、文化这一译者最直观的三维译为链为切入点,通过对李白《长相思》一诗的两种接受性较高的英译进行了个案分析,对其中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得出了译者可通过语言的移情策略,文体归化策略,文化交际策略来实现翻译效果补偿最优化的结论。其新颖之处在于,打破跨语境诗歌翻译中翻译技巧研究惯例的局限,着眼于译者译为的整体翻译策略研究,为跨语境诗歌翻译寻找新的上升空间,突出了翻译补偿策略对翻译活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际翻译中,文化缺省是不可避免的.它指译者对译文读者并不熟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补偿策略就是在文化缺省的状态下对于翻译进行的弥补和完善.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论语》英译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发现《论语》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相应的文化补偿策略,帮助译文读者消除文化缺省所引起的障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美影视剧已然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字幕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为例,其语言特点幽默风趣,富有个性。字幕翻译遵循归化原则、精简原则、通俗原则以及创造性翻译策略,将源语言翻译成目的语,观众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目标语。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言语交际过程中的特点.以《围城》以及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英译本FortressBesieged为例,探讨了会话含义对文学翻译如何实现等效翻译的指导意义,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文学翻译中,运用会话含义理论分析语言,有助于译者捕捉原作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的隐含意义,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