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可凡 《今传媒》2022,(7):11-13
在新媒介环境下,青年与老年在媒介接触和使用上呈现出不同的媒介偏向,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表征。青年在新媒介使用中处于引导和主体地位,表现出“用户”行为偏向;老年在媒介使用中则处于被动地位,其行为仍然停留在“受众”阶段。本研究通过剖析青年与老年两大群体的媒介偏向,聚焦二者在媒介行为与社会文化秩序之间的差异和变化,以此挖掘弥合两代之间数字鸿沟的关键之举,即数字反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障碍并顺利完成日常生活的媒介实践,助推青年群体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代。  相似文献   

2.
金苗 《当代传播》2012,(4):23-25
由于恐怖组织品牌、恐怖组织运行和恐怖活动实施对传统和新兴媒体的严重依赖,恐怖主义日趋处于一种"媒介化生存"状态,在后"9.11"时代体现尤为明显。而霸权凸显的全球化进程、去中心化的新媒介发展和运动模式的反恐怖战争又对恐怖主义赖以生存的传播生态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成都地区的抽样调查数据,探讨了受众对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不同新闻内容上的媒介依赖情况.研究发现,网络已经与报纸、电视一起成为受众的三大媒介依赖渠道,特别是网络在财经证券类新闻上已经超越电视和报纸成为了最大的依赖渠道;新媒介的手机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地位,媒介依赖程度全面超过广播;新媒介与传统媒介在依赖群体的构成上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新媒介的依赖群体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传统媒介则相反;虽然传统媒介的报纸、电视在本地新闻等方面还有优势,但构成群体与新媒介相比则已经呈现出明显不利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新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产生了很大差异。新媒介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打破了印刷媒介文字阻隔所带来的信息屏障,促进了电视媒介“前台”与“后台”场景区隔的融合。模糊了私人空间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削弱了信息控制力度,消解了等级制度蓄意制造的神秘性和权威感。这一系列开放性特征使传统行为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促使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新媒体迭代的“双重加速”,新媒体使用能否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困境、在精神层面上为“养老”问题提供纾困策略值得讨论。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以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河南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豫中某乡村老年群体“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行为的观察,讨论新媒介使用能否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群体提供精神慰藉和改善“养老”处境。研究发现,通过拍摄和发布短视频,这里的老年群体形成了看似松散的组织性连接,他们通过“玩抖音”组成了基于“趣缘”的“线上群体”,形成了新媒介环境下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实现了媒介对老年人的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这种“抖音社交”和“媒介养老”的方式,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孤独感和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态,开启了他们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并客观上促成了“积极老龄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广播服务于老年群体的构想是我国广播在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媒介资源存量优化发展的思路,地方广播电台如何为本土的老年群体服务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邓若伊 《今传媒》2007,(9):2-42
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逐渐步入信息社会,这也是一个媒介快速发展、繁荣的时代,新媒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样一个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过去曾有的一些经营模式和理念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与变化.传媒不仅承担着社会责任,力求社会效益,同时也开始追求媒介利润最大化.新媒介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促进了媒介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媒介的产业经营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因传播载体和平台的不同,特点和功能有所差异,其内容产品的制作、生产、传输等经营活动也不尽相同,经营模式与方法自然有着各自的独立性.在新媒介和新技术发展所提供的平台上,原本抑制不同媒介间竞争合作关系发展的技术间隔逐渐消失,媒介生态环境逐步发生变化,不同形态的媒介互相包容、渗透①.蔡敏博士的新著《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媒文化的转型》正是在这样的态势下问世的.  相似文献   

8.
李京丽 《现代传播》2022,(11):29-36
在媒介进入人类生活领域的漫长历史中,媒介逻辑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是把握“媒介化生存”本质的一个关键角度。从人们在媒介化生存中与媒介的接触界面而言,技术改变时空关系、承载符号系统、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的感知界限,是探究“媒介化生存”三个最重要的研究向度。从学界对媒介与时空关系的研究历史切入,先从时空关系改变、突破身体真实与虚拟感知界限两个角度探究呈现了“媒介化生存”的基本逻辑,并提出了媒介化生存中人的主体性消解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老龄化持续加重、社会结构转型及利益格局变动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老年群体以其在总人口占比的快速上升被广泛关注。媒介对老人形象的产生、变化与扩散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能否构建恰当的老年群体形象,关系到国家提出的"积极老龄化"发展战略的实现程度与范围,也影响着老年群体平等社会地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蒋琳 《新闻界》2013,(15):54-58
微博约架事件是互联网出现以来,知识分子在新媒介中发生的激化事件。从语言暴力走向现实暴力的过程中,网络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实质遇到了挑战。本文从公共领域理论入手,分析网络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实质与网络传播中知识分子的迷失,以期寻求公共性网络知识分子的媒介化生存之路。这是新媒介发展中净化网络和社会进步以及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多维度审视编辑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出版行业在新媒介技术条件下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新型编辑人才。探索新型编辑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多维度加以审视。一是技术手段与信息内容的维度;二是媒介融合趋势与受众(用户)细分要求的维度;三是非专业维度。从不同维度进行考量,可以把编辑人才的培养划分为几种主要模式。不同的模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应着不同的行业形态。与此同时,非职业编辑群体大量涌现,也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关注这一业余编辑群体、为非专业媒体提供大众编辑教育,有可能成为促进整个行业人才建设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智华  李赟 《新闻战线》2021,(5):99-101
短视频作为新新媒介赋权农村女性,使其找到了媒介化生存的场域,拥有了更多向外界展示的平台、更多的表达空间。她们通过短视频与现代社会相融,在社会层面,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的融入者、新时代的“娘子军”形象;在家庭层面,展现的是大家族的纽带、小家庭的主力形象,在个人层面,通过短视频展现农村文明风貌、传递乡土情怀,并获得自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3.
刘鹏 《传媒》2017,(14)
在社会媒介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和接触成为这个社会的重要现象.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这一时期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成为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接触和使用媒介,就成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由覃川、戚天雷合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的《媒介化生存与大学生成长》一书,便探讨了媒介使用与大学生成长的关系问题.作者在该书中试图去建立媒介化与大学生成长的理想模式,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善于利用媒介化的优异之处,而尽量降低媒介化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成长所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质化研究方法,聚焦老年群体的智能手机使用,探析技术赋权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本文发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在信息、关系、行动等诸多维度和层面赋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然而,横亘在老年群体面前的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同辈互动、社交助推逐渐成为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因此,应该结合日常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15.
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重新组织了社会环境并削弱了物质场所(自然场所)对场景的重要性,使人们的经验和行为不再受其所处场地的限制,也不受哪些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限制。这种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青少年群体社会行为的影响日益显现,从印刷媒介过渡到电子媒介,青少年正在加快融入成年人群体的脚步,童年正在日益模糊。  相似文献   

16.
白贵  康智 《现代传播》2019,(11):37-41
从社会发展时空的概念将广播界定为民国时期的"新媒介"形态,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信息获取的壁垒。在广播的社会化进程中,相伴而来的伦理冲突也日渐凸显。特别在抗战时期,广播的伦理规范与社会责任问题持续引发争议。利用包括广播在内的媒介实现战略与舆论思想上的胜利,成为了社会的普遍呼声。受众的"新媒介"批判,促使广播通过自律、他律强化了伦理规范,并出台了监管层面的法规,共同使得抗战广播在改善不良内容、抵制低俗娱乐、进行战前思想动员与战时信息传递、普及战区大众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抗战广播的伦理规制强化了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知,是民国"新媒介"社会化进程中伦理变迁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社会与人的互动,不断规制影响着新媒介的伦理与责任走向,以及媒介伦理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鲜宁 《东南传播》2015,(3):118-119
从西方工业社会发展至今,人类一直处于技术革命进行时,其带来的影响是媒介的不断革新与旧媒介的淘汰。从媒介诞生以来,新媒介的出现,至新新媒介时代来临,新闻的"指挥官"——编辑人员的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进化论正推动着这场革命中新媒体对新闻编辑工作的消解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当下我国不断加速的老龄化进程与智能媒介新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冲突,老年群体在积极融入智慧生活的过程遇到了技术和心理上的多重困难,寻找适老化的新媒介使用与传播策略是国家和相关企业关注的重要议题,老年群体在微信语音视频、网络K歌、直播聊天等虚拟空间的交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口语传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环境下的口语传播面...  相似文献   

19.
传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评论,包括有"第四媒介"之称的新媒介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络互动的重要特征,评论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是反映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反映着受众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介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的联合成为可能。传统媒介由比较单一的媒介结构发展成多种媒介的大联  相似文献   

20.
打造报网融合的整体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培玺 《传媒》2008,(11):85-87
如果把有限稀缺的社会注意力资源比作分子,把媒介比作分母,新媒介对受众的分流。必定使报纸读者减少。何况现在的社会结构早已不是“一块整钢”的计划经济年代,社会群体的碎片化表现在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不同社会阶层、职业群体,不同的年龄层次、地域环境。甚至同一人群不同情境下对媒介的选择各有不同,单一媒介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