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置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竞技体育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竞技体育观念、竞技体育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问题做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体制,但由于该体制诞生于我国社会转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日渐显露,在我国体育事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应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举国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科学认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问题,决不是简单的对社会制度问题的评析,旨在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存在的合理性从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剖析,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理论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之宜.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中的"举国体制"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体育的发展模式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模式密切相关,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体育发展"举国体制"为我国现代体育制度的建立和初步发展作出了贡献。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过去的"举国体制"模式已落后于时代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内涵,从而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需求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举国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的根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具有宏观性和统领性,是一个带有框架性质的总体设计,它同其包含的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一起,构成了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制度体系;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居于高层次制度的地位,是一个高层次、框架性的根本制度;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中所涉及的具体制度,是理论认识的方法和实践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2008年之后,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概念、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是特定历史时期内所实行的一种特殊的体育体制.这种体育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管理体育,依靠计划的手段来为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举国体制"具有整合各级行政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必要的行政支持,利用国家的财政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必要的资金等功能.从21世纪中国体育的任务与发展趋势来看,"举国体制"仍然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对于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在于,在保持这一体制的巨大优势前提下,如何通过改革来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和地区发展二元结构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管理方式歧化及其相关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讨论当中遇到的一个棘手而又绕不开的问题.以转型时期和二元结构的"双重约束"对竞技体育的影响为背景,探索我国中央政府与东西部地方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冲突,揭示我国地方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歧化表现.  相似文献   

8.
运用访谈法、调查法、文献法,分析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发展的文化约束条件,提出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而不同”的发展思路.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诞生、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大一统的国家信念、大一统的社会心理、个体现与集体现、人治与法治都将对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②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制度变迁创新的动力源。其主体是:“利益集团”和“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举国体制作为一种资源整合模式,运用于体育领域便成为体育举国体制。我国体育举国体制主要运用于竞技体育领域,金牌战略则是其统领性方案,其应然使命是"夺标育人"。然而,只见"夺标",不见"育人"是金牌战略的实然缺失。建议我国体育举国体制的金牌战略重新审视竞技运动的价值取向,加强竞技与教育的结合,践行人文关怀理念,重拾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论举国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对举国体制的本质认识中归纳出其主要特点,着重论述了举国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社会必然与改革方向.由于举国体制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性以及参与体育的主体多元化,使得举国体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举国体制必须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改革,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道路.由于举国体制的适用范围在现阶段只存在于竞技体育中的公共部分,因此决定政府管理只能在此领域尽到责任.而管理体制改革在承袭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社会力量的参与,形成财政与市场双向驱动,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资体育的新局面,这也正是体制变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丁俊晖模式"在举国体制背景下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论述了"丁俊晖模式"人才培养的弊端,"举国体制"人才培养的不足以及当前我国台球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完善台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提出了坚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重要问题;从新的层面和角度论述了坚持举国体制的历史使命和现实意义;对坚持举国体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取得辉煌成绩的2008年奥运会以后,对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目标、体育体制改革、竞技体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举国体制并论证了其实现的可能性,同时指出实现新的举国体制的具体做法,及科学、和谐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再论"举国体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从对于举国体制历史沿革的再认识入手,根据若干专家的论述,归纳出举国体制具有政府管理型体制,重大项目管理体制,资源集中投入型体制的基本特点.进而提出举国体制不适用于全部竞技体育,而又可能适用于急需解决的公益性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观点.最后阐述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举国体制是集中国家有限资源,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一种良性的体育发展方式。但是,伴随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体育也同步转向"官本民辅"的多元的"过渡体制"。在此背景下,提出发展职业体育,为完善举国体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职业体育是体育市场中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元素是完整的举国体制的一部分,是对举国体制的补充和完善。发展职业体育,首先,要创立发展职业体育的新思想;第二,创造发展职业体育的人文环境;第三,要选择好发展职业体育的路径。建议:在国家竞技体育三元治理的初期,应以政府办专业队为主体,社会和市场办队为辅;中期,国家、社团、市场三者办队比例趋向均衡;后期,则以社会与市场办队为主,以政府办队为辅,最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举国体制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却出现了诸多不适应。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举国体制的概念进行溯源和重新认识,指出举国体制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变化,其“短时间内超越先进水平”的内涵特征已经大为减弱,而“框定于竞技体育”的外延显然也与现状不相适应。在竞技体育领域,举国体制导致政府垄断资源、禁锢市场力量、滋生权力寻租,扭曲政绩观和价值观、管理机制僵化、公共决策失误;在群众体育领域,举国体制无法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出于对不同体育项目群众基础的差异、竞技体育不同环节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差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的考虑,指出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要以放归市场的适宜程度为依据,进行渐进式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训练体制是采取举国体制,它在迅速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和提高运动成绩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举国体制显示出许多弊端,因此作者根据国家体育改革的方针,提出逐步向全民体制过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读"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从纵向上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9年计划模式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建成型期";1979年至2008年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市场成分逐步增加的"转轨前期";2008年以后的"转轨后期"。本着这样的划分,从:"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解读(性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功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转轨前期遭遇的挑战和对策;转轨后期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举措等三个方面阐述"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一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背景下论述了转轨后期模式转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并列举了七大系统的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