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解读"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从纵向上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9年计划模式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建成型期";1979年至2008年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市场成分逐步增加的"转轨前期";2008年以后的"转轨后期"。本着这样的划分,从:"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解读(性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功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转轨前期遭遇的挑战和对策;转轨后期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举措等三个方面阐述"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一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背景下论述了转轨后期模式转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并列举了七大系统的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证竞技是通过公平的运动竞赛和训练,夺标育人的娱乐运动,而不是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比赛。其中,"夺标育人"是竞技的本质,"公平竞训"是其手段,"娱乐运动"是其归属的领域,这对于树立正确的竞技思想,抵制其异化,促进国家竞技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纵观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注重政治任务的为国争光思想、关注工作绩效的金牌战略、注重运动成绩的举国体制、关注技术水平的物化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客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发现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新的转变。对竞技体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制度的集体利益和利益分配、社会效率、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的策略性选择、制度改革的不确定与成本、国家行为人的价值取向、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路径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坚持与完善"举国体制"进行制度经济学理论上的剖析,期望能为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验,2008年之后,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6.
举国体制曾经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却出现了诸多不适应。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举国体制的概念进行溯源和重新认识,指出举国体制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变化,其“短时间内超越先进水平”的内涵特征已经大为减弱,而“框定于竞技体育”的外延显然也与现状不相适应。在竞技体育领域,举国体制导致政府垄断资源、禁锢市场力量、滋生权力寻租,扭曲政绩观和价值观、管理机制僵化、公共决策失误;在群众体育领域,举国体制无法很好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出于对不同体育项目群众基础的差异、竞技体育不同环节市场化运作能力的差异、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的考虑,指出对举国体制进行改革要以放归市场的适宜程度为依据,进行渐进式分类改革。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竞技体育中的“南通现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南通市作为江苏省一个中等城市,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等竞技体育高端人才密集、持续地涌现,被誉为竞技体育的"南通现象"。通过分析"南通现象"的物质文化成因和体育自身因素,可以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科学选材、业余训练、运动员培养方式和输送机制、运动员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对于探寻竞技体育改革发展之路完善举国体制优势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置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竞技体育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竞技体育观念、竞技体育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问题做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体制,但由于该体制诞生于我国社会转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日渐显露,在我国体育事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应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举国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技体育的根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具有宏观性和统领性,是一个带有框架性质的总体设计,它同其包含的管理体制、训练体制、竞赛体制一起,构成了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制度体系;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居于高层次制度的地位,是一个高层次、框架性的根本制度;坚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根本制度,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中所涉及的具体制度,是理论认识的方法和实践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就是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它使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②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创新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制度变迁创新的动力源。其主体是:“利益集团”和“政府”。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团队精神为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形式.体育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因而为广大师生所喜爱,随着人们对游戏功能认识的不断提高,体育游戏被广泛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中.从体育游戏的特征、意义及创编和选择体育游戏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的人本需求与政府职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人性角度对现代人对休闲体育的诉求进行了阐述,休闲体育是现代人发展的本性需求、是现代人生活的精神向往、是现代人"疾病横行"的身体诉求、是现代人"消费主义"的理性诉求。休闲体育的保障与发展需要政府职能的发挥,政府应加大休闲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保障;加强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培育、扶持与监管,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满足人们多元的体育需求,推动休闲体育服务均等化;制定休闲体育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博弈均衡分析法,通过建模的形式研究了职业体育领域内的各方决策者的博弈过程。研究表明:博弈均衡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职业体育领域里,职业体育博弈决策者是多方博弈,在博弈的过程中各方博弈者可以达到均衡,并达到共赢。在体育信息完全对称时,体育劳资博弈双方在最优战略选择的原则下,双方都愿意放弃最初所选定的战略决策,实现共赢战略策略,此时职业体育劳资之间的博弈是重复的,职业体育劳资博弈双方之间是诚信的。在博弈均衡分析方法以及理论框架下,分析我国职业体育劳资纠纷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解决我国职业体育领域劳资纠纷设计合理的制度,以促进我国职业体育健康和谐发展,并为解决其他领域职业劳资纠纷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终身体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正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阶段,必须坚持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重视家庭体育的作用,树立终身体育崔,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竞技体育训练和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竞争之激烈,要想获取竞技体育对抗中的胜利,必须具备力、技、智三个基本条件.在实力相当的条件下,就是谋略和智慧的竞争,硬拚硬打是难以取胜的,具有高度智慧和学识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必然会在竞赛中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所以研究竞技体育中的战术谋略,也是广大教练员所关注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谋略概念与涵义、谋略的历史发展、谋略与哲学关系、谋略产生的机理及其谋略的基本属性等方面辨析.阐述了在竞技体育中,教练员及运动员如何运筹策划,斗智斗勇,示形用诈,虚实变化,奇正转换,随机应变,打乱和破坏对方的战术企图,在激力对抗的竞技体育较量中取得优势的谋略内涵及其属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6.
精益求精的禀性、淡泊名利的心性、锲而不舍的韧性、锐意进取的个性,共同铸就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文中从产品、技术、过程、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阐述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以运动员为对象,提出在竞技体育中培育工匠精神,应强化体育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育,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志向与价值取向,在科学训练中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利于工匠精神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为实现"人文奥运"的理念,创立育人夺标的新思想;为贯彻"科技奥运"的思想,建立人文与科学融合的新机制;为达到"绿色奥运"的要求,构建育人、安全可靠和健康的"绿色"内容,为培养一批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运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介绍了一般博弈论和体育博弈现象的的必然联系,提出了篮球运动博弈论是研究篮球运动中如何去战胜对手、提高胜算、获取优胜的科学理论,这项理论由篮球运动博弈人、篮球运动博弈行动、篮球运动博弈信息、篮球运动博弈策略、篮球博弈得益、篮球运动博弈制胜因素、篮球运动博弈实战、篮球博弈类别等等构成它的基本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主要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研究视角,针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在体育权利均等化方面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以其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帮助。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反映,而体育权利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二者都是社会文明进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差异致使城乡居民在现实生活中享受体育权利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二项重要的政策来推动城乡居民体育的均衡性发展,但是由于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这二项宏观政策都客观存在着目标、执行和评估等现实问题,致使这种均等化难以完全落实,因此只有这些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居民体育权利的均等化。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行政意志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各部门要遵照执行的具体指导性纲领,对《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研究,可以找到解决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中存在的诸种现实问题的出路,同时也可以从操作层面进一步更好地落实城乡居民体育权利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